【車廠故事】鋼鐵人的專屬車廠 – 來自矽谷 異軍突起的電動車品牌TESLA

原文刊載於:汽車線上情報網 Auto-Onine 

Tesla_01

誕生於2003年,總部最早設在加州聖卡羅斯(San Carlos, CA)的TESLA,近幾年來在全球車市掀起了不小的風波。這個在2008年以前幾乎無人知曉的電動車廠,如今的聲勢可說是如日中天。這其中經過了2009年的Model S發表、2010年於美國納斯達克(NASDAQ)上市、2012年發表Model X以及今年3月所發表的最新Model 3車型,TESLA可說是將人們對於車的認知更往前推進了一大步。以往動力、續航力孱弱的電動車,卻成了兼具環保與性能產品,現在還宣佈進軍台灣市場。我想這一切都是你我當初都料想不到的事吧!此次就讓汽車線上帶領你探索這個來自矽谷(Silicon Valley),充滿傳奇色彩的車廠。

 

創立之初 沒人看好的小眾車廠

TESLA這個名字,是當初車廠成立時,以著名的電氣工程師和物理學家尼古拉・特斯拉(Nicola Tesla)為名而起。成立於2003年的TESLA,最早是由馬丁・艾博哈德(Martin Eberhard)、馬克・塔本寧(Marc Tarpenning)於2003年7月所創辦,兩人找來了伊恩・萊特(Ian Wright)擔任公司的工程師。而人們所悉知的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是在賣掉先前所創立的的PayPal給Ebay後,帶著資金成為TESLA當時最大股東並且出任董事長。隨後伊隆・馬斯克也找來了JB・史特勞貝爾(JB Straubel)擔任公司的技術高層。至此,TESLA創立之初的核心團隊才算正式到位。

繼續閱讀

廣告

Tesla 終於來台灣了》準備好信用卡上網預定 Tesla Model 3 吧!超級充電站可能跟著佈局台灣

1-2

原文刊載於:科技報橘 TechOrange

Tesla Model 3 發佈,一週內全球賣掉 32 萬台!

32 萬台很多嗎?讓我們用實際的例子來解釋吧!到目前為止,全世界賣得最好的電動車就非 Nissan Leaf 莫屬。從 2010 年上市至 2015 年底,花六年,總共賣了 20 萬台左右。Tesla Model 3 在發布隔天就破了這個紀錄,接著是一週時間內超過 32 萬張預定單,足足超過了 Nissan Leaf 的 1.5 倍。這樣的成績,我想就算是同等級的一般內燃機引擎車大概也是望塵莫及。這 32.5 萬張訂單也為 Tesla 帶來了超過 140 億美金(約 4530 億台幣)的銷售額。

  • Tesla Model 3 憑什麼?

首先,是 15 吋的懸浮中控台觸控螢幕,用來控制車內包含冷氣、導航、影音系統甚至是車聯網的中樞系統;接著是 345 公里以上續航里程,遠大於 Nissan Leaf(搭配 30kWh 電池組車型)的 170 公里;再來就是優異的加速性能,0 至 96km/h 衝刺可於六秒內完成;還有兩種驅動模式,分別是後驅單馬達以及四驅雙馬達版本;最後再外加前後各一的行李箱空間(因為沒有引擎)和全景式天窗等配備。

繼續閱讀

Tesla一夜狂接23萬張訂單!裕隆裕隆你擦亮眼

原文刊載於: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Photo Credit: Tesla motors

美國西岸時間3月31日晚間8點30分,電動車產業鉅子特斯拉(Tesla)發布旗下第四款車Model 3。還未真正上市、售價僅3.5萬美元的Model 3,截至我敲下鍵盤的這一刻,已經接到全球23萬張訂單。

23萬張預接單?我想特斯拉又再一次的創下電動車銷售紀錄。不同於以往動則十數萬台幣的預購金額,這次你只要付出1000美元便可以在特斯拉官網上下單(目前特斯拉官網已經開放台灣地區買家預定)。當然,你還要具備相當的耐心,因為依照慣例,特斯拉的生產線很可能無法一次負荷這麼多的訂單。根據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說法,最快也要等到2017年底才有辦法交付第一批Model 3到客戶手上。

來看看這部Model 3具備了如何的能耐?首先,15吋懸浮式螢幕成了全車亮點,另外在外觀上還有流線的短車尾設計和全景式天窗車頂,再加上可於6秒內從0加速至96 km/h的衝刺性能,以及345公里以上續航里程。而Model 3也和現行的Model S一樣都具備兩種驅動模式,分別是後驅單馬達以及四驅雙馬達版本。

不過相較於Model 3的面市,我想台灣電動車迷們更關心的是特斯拉即將來台的消息。其實早在2009年以前,特斯拉就已經在台灣設廠。若不是當時的美國政府向特斯拉下最後通牒:想拿高額補助,就要把產線移回國內!特斯拉才黯然收起位在龜山的工廠,離開台灣返回美國。而在今年3月, 特斯拉向台北市政府登記分公司「台灣特斯拉汽車有限公司」獲得核准設立。這也表示特斯拉即將重啟在台業務發展。

繼續閱讀

國外合資品牌的新寵- 中國大陸電動車市場

文章刊載於:汽車線上情報網 Auto-online

byd-denza-ev-7-1

大肆攻城掠地的眾家好手

「合資品牌」這個名詞在中國大陸汽車市場相當常見。舉凡各家歐、美、日系品牌無不在大陸有合作對象,有些品牌規模大的甚至還有不只一家合資品牌。殊不知這乃是因為中國大陸對於扶植本土汽車業的政策所致,合資品牌成為了眾家外國汽車廠商進攻大陸這個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的必經之路。 話說傳統汽車廠皆會以在當地設廠的模式,與中國大陸當地的廠商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係。當然,一方面這樣的做法間接扶植了中國大陸本土品牌的發展;而另一方面的技術轉移,也讓許多車廠紛紛做起了「山寨車」,用以假亂真的外型和較便宜的售價滿足了許多想開名車卻有沒那麼有錢的客層,也造就了中國大陸獨特的汽車業景象。

繼續閱讀

TESLA Model S和NISSAN Leaf為何賣得這麼好? 不同於傳統汽車產業的電動車思維

文章刊載於:汽車線上情報網 Auto-online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tesla-model-s-chassis-and-air-suspension

特斯拉 (TESLA ) 的成功,似乎不僅僅止於歐美!自從年初Model S在中國上市後,造成一股TESLA 電動車風潮。雖然TESLA 先前和中國兩大電力供應商(國家電網以及南方電網)的協商不甚順利,但就在8月29日,TESLA 已經和中國聯通達成協議,即將在中國境內建400座充電站。消息一出,TESLA 股價立即站上每股272美元的新高。

或許有些人會問,許多車廠都不看好的電動車,為何TESLA ModelS 以及NISSAN Leaf卻得以風靡歐美?事實上,許多汽車大廠都有電動車型,諸如TOYOTA RAV4 EV, HONDA Fit EV, FORD Focus EV以及CHEVROLET Spark EV等都是大廠所製造出來的電動車,依照以往的品牌經驗,大廠幾乎等口碑。但是仔細一看銷量,其他電動車完全比不上Model S以及Leaf這兩部電動車!

繼續閱讀

電動車換一次電池要16萬好貴,不如開汽油車?拿起計算機算一算吧!

原文出處: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6月27日,北美Nissan日產汽車宣布了旗下電動車Leaf的電池更換價格-5499美元。

為何現在公布這個價格?難道2010年底才上市的Nissan Leaf已經面臨要更換電池的命運?5499美元(約合新台幣165,300元)聽起來好貴啊!如果電池要人們用兩到三年就要更換一次,豈不是相當恐怖?但是真的這麼貴嗎?電池真的這麼不耐用?拿起你的計算機算算吧,電動車其實比你想像的省錢。

01e5888ae9a0ade59c962

一般來說,磷酸鐵鋰電池有數千次的充放電次數以及超過十年的使用期,有的更可以達7,000次以上的充放電週期。而成本較高的鋰酸鈦電池,最猛的可充放電達15,000次,12年後仍保有80%的容量。當然,以上說的都還是理想的狀態下。那我們就打個5折好了,電動車電池都還有5-6年的使用週期。

以Nissan Leaf為例,在電池達到更換週期前,Leaf電動車在一般日常的使用情況下,僅需要付充電的電費即可。當然,也因為電動車沒有內燃機引擎,所以不需要更換機油、皮帶、火星塞等內燃機引擎才有的耗材,電動車在機械結構上比起內燃機引擎車簡單些(看看Tesla Model S擁有前後兩個行李置物空間便可略知一二)。

繼續閱讀

電動車大躍進90秒讓你再次上路

原文出處:Auto-Online汽車線上情報網

淺談電動車未來願景

就在六月中,美國著名電動車品牌TESLA發表了讓電動車界為之振奮的消息:TESLA已完成快速電池抽換技術的研發,並且已經進入實用階段。根據TESLA發表會現場展示的結果顯示,只消約90秒,便可完成電池模組的更換動作。這樣一來從電池能量用罄到重新獲得300英里(約480公里)的行駛里程,需要的時間比起加滿一桶油還快!

TESLA Model S平整的電池組為在兩輪軸中間,方便進行快速更換。

當下TESLA還特地找來一輛性能相當的AUDI A8作為對比,以顯示一般汽油車需花費將近兩倍的時間來將油箱加滿。可見TESLA對於自家研發的電池快速更換系統充滿信心。

繼續閱讀

CODA Sedan電動車首試

首部三廂四門五人座電動車

電動車目前在車壇上可說是挺夯的一個話題,無論是北美、亞洲抑或是歐洲,民間和政府都在極力地推行電動車以及充電站的建構。在北美更有許多指標性的城市, 相互競爭想要成為最佳綠能城市。目前美國電動車市場,除了大家所熟悉鎖定高級客層的TESLA以外,較為平價的車款有日本的NISSAN Leaf,還有來自北歐的THINK City都會小車,美國本土廠商方面更有亞特蘭大的WHEEGO LiFe、以及此次我們進行試駕的CODA Sedan等,都紛紛加入這場零排放、低噪音行動載具的世紀革命。

沒有引擎?這當然!電動車只有控制系統、電動馬達以及電池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