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託!特斯拉電動車不是讓你用來「公路旅行」的

文章刊載於: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為何會下這樣的標題?那是因為一篇刊載於彭博商業週刊中文版的文章〈特斯拉車主的中國大冒險吸引了我的注意。

這篇文章是一位來自上海的特斯拉Model S車主所撰。這位仁兄突發奇想地來了趟自駕遊,一路從上海開著特斯拉Model S 85,行駛了1300公里來到帝都北京。在歷經了3天的續航里程焦慮(Range Anxiety),完成了此次有驚無險的旅程。

他老兄還特別引述了特斯拉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言論:「中國車主擔心購買電動車後難以到充電站,這種擔憂完全沒有必要。」車主Alexandra Ho說他此次的旅程為的就是要試試今年2月伊隆馬斯克的言論是否屬實?

先不論其言是否屬實,但我想伊隆馬斯克不是個笨蛋,因為他深知電動車的使用概念完全與內燃機引擎車不同:電動車是絕佳的都會通勤工具,但它絕不適合拿來公路旅行。試問:若是身在台北要出差到高雄,你會傻傻的開車嗎?長途旅行還是會選擇飛機和火車吧。

繼續閱讀

廣告

伊隆・馬斯克的中國夢! 特斯拉中國行不行?

原文出處:汽車線上情報網 Auto-online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eaa20c8bc0c0a9c812473cb63e5c38ae from inside.com.tw

2014年的第四季對電動車巨擎TESLA來說絕對不是一段好過的日子。先是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有可能和BMW合作的公開言論得不到BMW的認同,間接導致了TESLA在納斯達克(NASDAQ)的股價下跌。隨後再遇上特斯拉中國區總裁吳碧瑄離職,而這已經是這家積極搶攻中國市場的電動車廠兩年內的第三次高層人事異動,當然頁岩氣革命導致油價下跌這時候也要補上一槍。面對一連串的負面消息,許多人對這家電動車廠未來的發展從一開始的樂觀演變至今,也漸漸露出了疑慮。

TESLA,一家從矽谷發跡的電動車廠,其商業經營模式和傳統汽車有著相當的區別。傳統汽車業相對的保守,在TESLA身上看不到。我想,這和TESLA的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的行事作風有相當大的關係。這位南非裔美籍的矽谷金童,總是有著出其不意的點子和用不完的精力。這樣的特質與矽谷的創新理念可說是天作之合。但這也讓這位「鋼鐵人」在進攻目前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大陸時卻是處處碰壁。

繼續閱讀

他是玩真的!「鋼鐵人」伊隆.馬斯克改變未來的10種能力【電子版】

新書購買下載連結:Readmoo

如果你偏好在電子版書籍,現在他是玩真的!「鋼鐵人」伊隆.馬斯克改變未來的10種能力電子版上線囉!

315

TESLA Model S和NISSAN Leaf為何賣得這麼好? 不同於傳統汽車產業的電動車思維

文章刊載於:汽車線上情報網 Auto-online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tesla-model-s-chassis-and-air-suspension

特斯拉 (TESLA ) 的成功,似乎不僅僅止於歐美!自從年初Model S在中國上市後,造成一股TESLA 電動車風潮。雖然TESLA 先前和中國兩大電力供應商(國家電網以及南方電網)的協商不甚順利,但就在8月29日,TESLA 已經和中國聯通達成協議,即將在中國境內建400座充電站。消息一出,TESLA 股價立即站上每股272美元的新高。

或許有些人會問,許多車廠都不看好的電動車,為何TESLA ModelS 以及NISSAN Leaf卻得以風靡歐美?事實上,許多汽車大廠都有電動車型,諸如TOYOTA RAV4 EV, HONDA Fit EV, FORD Focus EV以及CHEVROLET Spark EV等都是大廠所製造出來的電動車,依照以往的品牌經驗,大廠幾乎等口碑。但是仔細一看銷量,其他電動車完全比不上Model S以及Leaf這兩部電動車!

繼續閱讀

他是玩真的!:「鋼鐵人」伊隆‧馬斯克改變未來的10種能力- By G Wu, Mario Yang and Vista Cheng

新書購買- 圓神書活網

螢幕快照 2014-07-16 下午9.49.02

這是我的第一本書,與關鍵評論網總編輯:楊士範 Mario Yang,以及網路知名作家:鄭緯筌 Vista Cheng一起合著。

新書簡介:

超越賈伯斯的夢想實踐家,全球第一本華文專書介紹,
席捲全球的馬斯克旋風,你不可不看!
從PayPal、特斯拉電動車、高速運輸計畫「超迴路列車」到載人太空飛船「太空X」,
科技宅男伊隆.馬斯克,究竟憑什麼如此引起全球驚嘆?
了解伊隆.馬斯克,掌握未來需要的關鍵能力!

未來十年,你將不斷聽到的名字:伊隆.馬斯克
他,是電影《鋼鐵人》的靈感來源;
他,被譽為最有可能超越賈伯斯的夢想實踐家;
他,被歐巴馬稱為「美國最偉大的創新者」;
他,是郭台銘、雷軍等科技大老最敬佩的年輕實業家。

南非長大、美加念大學、矽谷創業。從網際網路、電動車、再生能源,到太空探險,他為了改變人們未來的生活品質而努力,每一次的出擊都令人驚嘆:他是玩真的!然而,從名不見經傳的科技宅男,到跨領域的產業菁英,伊隆.馬斯克憑什麼?

本書從不同面向來看馬斯克的成長經歷、教育過程、企業經營,以及前瞻策略,找出馬斯克影響世界的10種關鍵能力。

或許我們無法百分之百複製鋼鐵人,但是從他逐步成功的路程中,我們將發現:所有的偉大,都是從最早的微不足道開始。你還在等著接班、等著別人給機會嗎?向新品種的企業家學習,堅持創新、不與傳統妥協,你也可以像鋼鐵人一樣成就自我。

 

 

Tesla火燒車好危險?! 汽車會比電動車安全嗎?

原文出處: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Photo Credit: green.autoblog.com

Tesla Model S火燒車!」若光看標題,一般人恐怕會陷入「電動車電池不安全」的疑慮。但是瞭解電動車的人這時候就會跳出來反駁,汽油屬於易燃易爆液體,但是人們還是在開啊!

我,也屬於會跳出來反駁的人。因為我始終相信,電動車可以帶領人們進入更好的未來,就像一百年前若是和人們提到汽車,那時的人們同樣會告訴你:汽車是以燃燒汽油來當作動力,而汽油是易燃易爆液體,若是不做好防爆,當汽車遭遇碰撞時造成汽油泄漏,會有引起火災甚至爆炸的危險。

繼續閱讀

Tesla電動車想進中國市場 先乖乖交「學費」

原文出處: 關鍵評論網

Photo Credit: parkviewgreen.com

2010年,Apple iPad第一代在美國以及全球許多重要城市上市,引起一陣不小的旋風。這個原本不被看好的商品,卻被Apple寄予重望。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iPad的推出,改變了人們的使用習慣,也讓iPad成為了3歲到83歲都愛不釋手的3C產品。

想進中國大陸市場,先繳學費

當然,這樣的商品一定也不會放過中國大陸市場,畢竟這塊13億人口的大餅是任誰都不想放棄。但是在此時的Apple忽略了一點,他們似乎對於中國大陸當地的「特殊」法律以及民情不甚瞭解。

結果?就是付出一筆鉅額的學費。

因為iPad的商標已經被中國大陸的唯冠科技(深圳)公司在2001年註冊了。如果Apple想在中國大陸使用iPad這個名字上市,勢必會侵犯到唯冠公司的權益。為此,Apple還和唯冠科技打了場官司。

最後?大家應該都心知肚明,Apple敗訴,乖乖的付了6000萬美元,最終取得了iPad商標使用權。

繼續閱讀

「現實版鋼鐵人」 扭轉你對電動車的刻板印象

原文出處: 關鍵評論網

 Photo Credit: OnInnovation CC BY SA 2.0


Photo Credit: OnInnovation CC BY SA 2.0

42歲,擁有超過12億美元身家;早在2002年,他賣掉一手創立的PayPal給eBay,賺進15億美元;目前,他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電動車上市公司Tesla以及太空技術探索公司SpaceX的CEO,更將觸角延伸至太陽能發電,擔任SolarCity的董事會主席。他是誰?他是電影鋼鐵人主角Tony Stark的原型 – Elon Musk。

不熟悉電動車沒關係,但是你一定知道鋼鐵人。萬萬沒想到,現實生活當中也有人像Tony Stark一般擁有過人的遠見和體力——鋼鐵人生產武器和拯救世界,Elon Musk選擇進入潔淨能源市場,並顛覆人們對汽車的既有印象。

繼續閱讀

那年我去矽谷加入……電動車新創公司

原文出處: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Silicon-Valley-MapPhoto Credit: PRNewswire

一直以來,矽谷一直都是科技、網路新創產業的集散地。無論是大家耳熟能詳的Apple、Google還是近年崛起的Facebook,都是在這個北起舊金山、南至聖荷西的美國加州灣區孕育成長。

2009年,一直關注汽車業的我,卻嗅到了另一股從矽谷崛起的勢力。

這一年,美國正要從2008年底的金融海嘯中站起來,整個汽車產業瀰漫著一股節能減碳的氣氛,以往在美國汽車市場總是敬陪末座的小型掀背車越來越受到大城市中人們的歡迎。接著,總部位於美國矽谷Menlo Park(門洛公園)的電動車廠Tesla(特斯拉)宣布要將旗下的Model S電動汽車量產化上市。緊跟在後的就是一場來自「電動車」對於傳統「內燃機汽車」的逆襲。

繼續閱讀

電動車大廠也想知道的問題:台灣上路還要等多久?

原文出處: 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bmw-i3-beijing-16 Photo credit: BMW Blog

2013年7月29日,BMW終於推出了旗下第一部掛上i名號的電動車i3。

看起來如同一部掀背車的i3,實際上為迷你的跨界休旅車,提供兩種版本車型:純電動版本以及Range Extender(增程型)版本。所謂的Range Extender,就是在原來可輸出170hp功率、25kgm扭力的電動馬達基礎上,再配置一具輸出34hp的650cc雙缸汽油動力引擎來幫電池做充電,讓原本可行駛130-160公里的i3,一舉將行駛里程延伸到300公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