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產業造車可行嗎?從Google無人駕駛汽車談起

文章刊載於:汽車線上Auto-online三立新聞網 setn.com關鍵評論網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The News Lens標題:Google、Apple、阿里巴巴…IT大廠搶進汽車產業,「鍵盤取代方向盤」可行嗎?

o-DRIVERLESS-CAR-facebook

2015年,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就要過了一半。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一場由IT產業帶領的產業革命已然掀起了序幕。這場革命發展至今,不可否認的是IT產業已經延伸至各個角落,以往那些看似堅不可摧的價值正在解構。如今,就連原本門檻極高的汽車產業,也受到了強大的挑戰。IT產業對於傳統產業的蠶食鯨吞,就逐漸在我們眼前展開。

汽車產業在上一波電動車崛起受到了不小的震撼,2008年金融海嘯以及油價高峰引起的天翻地覆,已經讓汽車巨頭們逐漸了解到新興能源這股勢不可檔的趨勢。雖然這一波的油頁岩革命所造成的油價下降稍稍地讓傳統汽車產業獲得了些許喘息,但最近崛起的IT產業造車,又讓汽車產業有種腹背受敵之感。其中,又以Google這個網路界巨頭所引領的無人駕駛汽車(Driverless Car)最受矚目。

繼續閱讀

廣告

實習生們,快點離開只讓你「打雜」的無良企業吧!

原文出處: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Photo Credit: Wikipedia CC BY SA 2.0

Photo Credit: Wikipedia CC BY SA 2.0

《實習大叔》(The Internship)是我在十一長假當中看的一部電影。劇情在這邊就不多做透露,但是片中所闡述實習生不畏艱難挑戰、堅持自我信念的精神,以及公司對於實習生高度重視的態度,在現今的職場上確實有值得學習之處。

說說自己的經驗吧。在研究所求學階段,我也曾在台灣以及美國的企業擔任過實習生,無論是大公司或是小公司,擔任實習生確實讓我學到不少東西。但相較於其他人的實習經驗,我幸運的多了。

繼續閱讀

電動車之後的再一次汽車革命 – 無人駕駛系統

原文出處: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自動駕駛系統若上路 最大的危險是?

Photo Credit: The SARTRE projectPhoto Credit: The SARTRE project

1985年,電影《回到未來》第一集上映。2010年美國還舉辦了25周年的紀念重映。當時在第二集中可以飛天的時光機器,尚未在20多年後的今時今日成真;甚至當時電影中博士從垃圾桶當中撿起的垃圾燃料也並未普及,人們仍大量依賴石化燃料作為汽車動力來源。

繼續閱讀

想要更國際化的工作? 試試LinkedIn吧!

d330073
Forbes(富比士雜誌),相信許多關心國際財經新聞的人都知道,這是一本美國知名的商業雜誌。它在這個月(六月)初發表了一篇以科技產業為主的榜單。榜首? 是打敗臉書的美國專業社群網站LinkedIn。

這份榜單是以2013年25家成長最快的科技公司為排名。LinkedIn打敗臉書、Google等其他知名公司,以營收成長高達80%讓其他公司望其項背。同時富比士也預估未來三年LinkedIn的成長率為51%,讓這個2011年才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 首次公開募股)的公司,成為了榜首。

或許很多台灣人不曉得LinkedIn是一間什麼樣的公司、提供用戶什麼服務? 也或許你曾經用過,但是卻不清楚它可以為你的職業生涯帶來怎樣的效益? 比起臉書,LinkedIn走的是更職業化的服務內容,它提供來自全世界用戶上傳編輯自己的職業經歷,同時搭配應用軟體,讓用戶盡情地展現自己的專業履歷。和台灣常見的求職網站不同,LinkedIn沒有所謂制式化的履歷設定,用戶的履歷可以依照自己想要的模式打造檔案更重要的是,這些服務都是免費的。

職業人士可以在LinkedIn上和全世界相同或是不同領域的人交換意見。用戶們也可以自行設定自己的職業資料曝光程度。同時LinkedIn上還有許多不同的公司、 Group(族群),可以讓用戶加入追蹤,以便獲取最新的行業資訊。

這樣聽起來,LinkedIn似乎和台灣大眾最常接觸的求職網站104、1111等人力銀行有所雷同。的確,許多人會用LinkedIn來找工作,不過比起台灣的求職網站,LinkedIn充分的運用社群網站的優勢,如: 根據用戶習慣或專業領域提供展業新聞以及根據不同地點的設定來提供用戶服務、發表即時的貼文、獲取來自其他聯繫人(contacts)的消息以及與Twitter同步等,同時LinkedIn也提供多種不同語言,讓LinkedIn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享有高知名度。當然,若是求職者想更快的被潛在雇主發掘或者想擁有更多的服務資源,LinkedIn也提供付費方案。

繼續閱讀

搞新創!你夠有種嗎?

矽谷(Silicon Valley),一個夢想的承載地,也是美國多數新創公司發源地。

這邊匯集了幾乎所有你可以講得出名字的網路、科技新興產業,包含Facebook、YouTube、Google以及Apple。就連目前在車壇上 最夯的電動車,在矽谷你也可以看到Tesla Motors。這些新創產業公司,成立的時間幾乎都在上個世紀90年代之後,從極小的資本額和極少的人力開始,當被創投公司相中,有了天使投資者或種子基 金投入之後便快速成長,走向上市公司一途,在納斯達克(NASDAQ)占有一席之地。

何其有幸,筆者在矽谷參與了這場新創產業運動。在美期間,我曾以實習生的身分進入位在矽谷山景城的一家電動車系統公司。雖然公司手中握有電動車核心技術, 但當時這還是一家僅有不到10人研發團隊的電動車系統公司,這等型態儼然就是典型的新創公司。就像Facebook創立之初一樣,我們都不知道接下來會發 生甚麼事。

【海外特輯】美國西岸綠能車發展現況

電動車來了!你家準備好了嗎?

話說這年頭的汽油是越來越貴,這也讓薪水始終漲不太上去的上班族大嘆吃不消。98汽油從1999年的每公升18元到現在的每公升31.9元(中油2010年10月11日牌價),足足漲了1.77倍。就連美國這個曾經油價幾近“免費”的國家,也感受到逐漸逼近的能源危機,灣區(Bay Area)油價來到了每加侖3塊多美金,2008年甚至到了每加侖4塊多之譜!這樣的油價曾讓車廠三巨頭不敢再搭乘私人飛機到華府開會,紛紛開著自家的綠能車款來到國會提出紓困方案,更積極者則是發展綠能車款, 或從歐洲引進小車。

提到綠能車款,美國這個向來不太重視環保的國家,在TESLA這家聞名國際又和許多大車廠合作(數得出來的就有TOYOTA和DAIMLER)的電動車廠出現之後,許多的車廠也紛紛跟進,推出了綠能車款,更甚者還有創立新汽車品牌,以綠能車或電動車打進市場。這一會兒,就讓我們以美國西岸為例,看看這個車廠的兵家必爭之地的綠能車現況。

於第五屆永續能源暨交通展展出的LUXGEN EV+,相信這應該是第一部美國掛牌的LUXGEN。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