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學長 Ray 的產業觀點】中國還有哪些潛力驚人的電動車?

雖說中國的電動車市場已經進入半成熟期,不過在 21 世紀的第三個十年之初,仍有著許多後浪推著前浪,拚了命地想要進入電動車市場來分食這塊大餅。無論是智慧手機大廠、電池製造商、中國大陸網路巨頭、傳統汽車集團,還是曾經的汽車業高管,電動車這塊對他們而言還真是香!

繼續閱讀

【電車學長 Ray 的產業觀點】中國電動車已過百家爭鳴、PPT 造車時代  

全球電動車市場 Tesla 說自己是第二,應該沒人敢說自己是第一。但如今疫情過後,全球電動車市場已經不再由 Tesla 獨攬半片江山。

在 COVID-19 疫情之前,全球電動車市場 Tesla 說自己是第二,應該沒人敢說自己是第一。但如今疫情過後,全球電動車市場已經不再由 Tesla 獨攬半片江山。打從 Tesla 在上海建立 Giga Factory 之後,中國大陸的電動車便如同被打通任督二脈般,從 Tesla 身後以超美趕英的姿態追上來。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球電動車銷售量,比亞迪以 119.1 萬輛的銷售成績排在第一,超越第二名 Tesla 的 88.9 萬輛許多!

繼續閱讀

【電車學長 Ray 的產業觀點】千呼萬喚始出來,特斯拉 Cybertruck 為什麼這麼難量產化?

原本說好的兩年後量產並開始交車呢?這早就不是Elon Musk第一次將自家車子量產時程一延再延!或許就是因為有了前車之鑑,從早期的電動雙座敞篷小跑車Roadster、Model S電動豪華轎車、大型電動休旅車Model X、超夯的Model 3、Model Y、再到Semitruck和Cybertruck,歷經了數次的延遲量產上市,死忠的TESLA擁戴者對於這位「鋼鐵人」一再推遲量產時程的做法或許早已習以為常——延遲量產上市儼然成為買TESLA車款繳付訂金之後的SOP。

不過,依照Elon Musk以往的說法:「我們要給顧客完美的產品!」相信這部擁有驚世駭俗外觀設計的皮卡,不會讓特粉們失望的。當然我們不是要數落Elon Musk的一再推遲量產上市的時程,而是要來看看究竟是什麼原因讓TESLA Cybertruck這麼難量產化?

繼續閱讀

【電車學長 Ray 的產業觀點】SAAB 有望重生?NEVS 挾 Emily GT 再現車壇?!


文章發表於:INSIDE 硬塞的


飛機工程師設計的汽車

SAAB,Svenska Aeroplan AB的縮寫,意即「瑞典飛機有限公司」,最早乃是以製造飛機聞名於世,1944年推出92計畫,由一群飛機工程師以製造飛機的概念,運用先進的空氣力學工程推出了一部風阻係數僅有0.3的Ursaab量產車,這項創舉驚豔了當時的車壇—從那一刻起,這家總部位於瑞典特羅爾海坦 (Trollhättan)的車廠便踏上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造車之路。

不堪回首的一段情

本文並不是要講述SAAB的歷史,讓我們先將時間線快轉至2010年。在汽車產業,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GM)的「盛名」想必不須多做贅述。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被賣掉或死在GM手裡的的品牌可說是不勝枚舉。而自2000年GM正式入主SAAB以來,資源共享讓SAAB首次嚐到了賺大錢的甜頭,但卻也讓這個向來以空氣力學和渦輪引擎聞名的瑞典小廠逐漸失去了其獨特性,可說是成也資源共享、敗也資源共享,最終在2010年被母集團GM宣布成為「被放棄」的品牌之一。

繼續閱讀

鴻海的電動車大夢 從MIH開始

文章發表於:華城電機Evalue電動車專業網站

    2022年下半的台灣電動車市場可說是風起雲湧,不論是市場上延續上半年熱度的多款電動車上市,抑或是鴻海集團利用MIH平台推出多項電動車產品,還有大家敲碗許久的TESLA Model Y開放預訂並將於本季交車,眾多消息都讓台灣的電動車市場熱鬧非凡。而其中最讓台灣電動車產業期待的,莫過於鴻海集團利用MIH平台打造電動車且商品化的消息。



郭董要做電動車了!


       向來以3C代工聞名於世的鴻海集團,其進軍電動車產業的野心其實早在數年前就已經開始,只不過當時的鴻海集團多半是以旗下電子零組件相關子公司,打進電動車供應鏈以及入股電動車品牌的方式進入電動車產業;早在2018年時就已經有消息指出鴻海集團以旗下子公司的名義投資當時火紅的大陸電動車品牌小鵬電車,同時更打入了TESLA的供應鏈,提供超過上百零件給TESLA。這些消息在當時都引起了電動車產業的關注,紛紛推測來自台灣的3C代工天王是否就要揮軍電動車界?
       兩年後的2020年3月,鴻海集團找上了在台灣擁有整車製造技術的裕隆集團,協議成立合資公司;同年10月,主張電動車開放平台的「MIH」應運而生,而雙方的合資公司「鴻華先進科技」也在一個月後正式成立。於此,郭董算是正式進軍電動車產業。

何謂MIH?

       那究竟什麼是MIH呢?取自「Mobility In Harmony」的字首所寫而成,簡而言之就是用製造手機的概念,以開放技術規格,並廣發英雄帖邀請各界相關並有興趣的廠商加入。MIH的創立就是以成為汽車界的Android為目標。和傳統汽車產業開發費用高、開發週期長、資源密集不同,MIH期待以3C Open Source的概念,創造一個屬於電動車的生態系統。這樣的概念希望可以縮端生產週期、並且降低電動車產業的進入門檻,讓新創電動車產業可以更蓬勃發展。當然,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在為鴻海集團這個代工天王創造更多的汽車電子零組件出貨量以及更多的電動車代工訂單。
       目前鴻海集團已利用MIH推出五個產品,分別為電動大巴Model T、電動休旅車Model C、電動轎車Model E、電動跨界休旅掀背車Model B以及電動皮卡Model V。其中Model T已於3月3日交付三地集團旗下高雄客運使用,而三地集團旗下北基國際轉投資之「三地能源」也取得了Model T經銷權。另外電動休旅車Model C也將掛上納智捷LUXGEN品牌,並以N7作為車型名稱進行銷售。

繼續閱讀

發展電動車產業 台灣的政策腳步是否跟得上世界潮流(下)

文章發表於:華城電機Evalue電動車專業網站

三、亞洲


日本

       作為亞洲汽車產業的領頭羊,日本在2021年宣佈了更新版的「綠色成長戰略」,戰略中訂定2035年前新車銷售中電動車比例需達到100%。當然這裡指的是廣義的電動車,凡是用到電池動力的混合動力車(Hybrid Vehicle)、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lug-in Hybrid Vehicle)、純電池電動車(BEV)以及燃料電池車(Fuel Cell Vehicle)都算在內。為發展電動車,日本經產省也編列了近335億日圓的預算用以補助購買電動車以及包含充電站和加氫站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
       相對於其他主要汽車工業大國,日本政府與車廠對於發展純電池動力電動車的立場趨於保守,早期的 NISSAN Leaf、MITSUBISHI i-MiEV 等純電動車,皆未大量投入生產,這讓日本的純電池動力車普及率不如其他先進國家來得高。2021年日本純電池動力電動車銷售量僅為43,917台,這也讓許多充電樁開始逐年老化或停用,日本全國充電樁數量已由 2020 年的 3 萬支減少到2021年的 2.9 萬支。

南韓

       近年來東亞汽車產業的新星南韓,訂定了在2025年達到133萬輛電動車及20萬輛燃料電池車的目標。而逐年成長的電動車銷售量,也讓南韓在發展電動車的腳步上已逐漸追上日本,截至2020年底南韓電動車(包含HEV、BEV、氫能車)銷售量為22.5萬輛,如此高的銷售數字得益於混合動力車和電動卡車的銷售量增加,使電動車市占率首次在2020年南韓汽車市場突破10%。
       2021年南韓在發展純電池動力電動車方面投入了1.1兆韓元,在燃料電池車領域也投入4.4億韓元。政策面上,政府對電動車的補助年限延長至2025年,同時為了提升國產電動車的競爭力,南韓政府也積極投入相關資源發展電動車相關產業。至於許多歐美國家推崇的禁售燃油車政策,南韓政府也在積極研擬中,希望能在2030年起禁售燃油車。

繼續閱讀

發展電動車產業 台灣的政策腳步是否跟得上世界潮流(上)

文章發表於:華城電機Evalue電動車專業網站

在電動車發展上,區域劃分大致可以分為北美、歐洲以及亞洲等市場。北美以美國為首,在電動車的發展始於上個世紀90年代,雖然歷經了21世紀初傳統車廠的打壓,但在歷經金融海嘯後,北美車市已非同日可語。歐洲則是近年來對於環保以及能源議題的重視,在電動車發展上可說是領先其他地區。而台灣身處亞洲,地理位置也正好位在電動車發展最蓬勃的東亞,北邊有亞洲汽車工業領頭羊的日本以及後起之秀南韓,西邊更有近10年來全力發展電動車的中國大陸,台灣在這一波電動車發展政策面上的腳步似乎還不夠堅定與積極。本文會帶領大家從各地區電動車的發展來探討台灣在電動車的政策制定上能夠精進之處。

繼續閱讀

電動車牌照稅擬於2025年起開徵,但依照馬力課稅是否合理?

原文刊登於:Battway 電車未

2022年已經過了一大半,電動車在全球市場上的表現已經不需再多著墨,畢竟從前兩年的車用晶片荒到現在,能夠以單一車款一季交上數千輛車的車廠已經不多; 而電動車帶來的汽車使用習慣革命,消費者也正在逐漸地接受當中。

許多原先對電動車抱持著懷疑態度的油車車主,在實際接觸電動車之後,深刻體認到性能表現 以及費用節省方面與油車的差異,紛紛表示:「回不去了!」畢竟現階段的充電電費與直直漲的油價相比,再加上萬物齊漲的態勢之下,荷包確實縮水有感, 更不用提政府的電動車免稅政策,讓電動車主在短時間內不需擔心牌照稅、燃料稅的問題。

不過這樣的狀況很快就會面臨改變,就在去年(2021年)五月中,財政部已拍板修正『使用牌照稅法』第5條,電動車免徵牌照稅的優惠將延長至民國114年(2025年)12月31日止。

雖然延長年限與立委提出的延長五年和十年的方案相較之下稍嫌短了些,但足見政府持續推動電動車市場的態度,同時這也表示電動車免徵税的優惠已落日, 未來電動車養護費用除了要面對稅金之外還有折舊問題。畢竟電動車的折舊幅度短期雖然看不出來,然而一旦面對電池續航力的折舊問題,屆時的折舊率或許更勝油車!

繼續閱讀

從性能旅行車到TESLA Model 3,油車使用者真的能無痛轉換電車?

原文刊登於:Battway 電車未

自2009年筆者於加州門洛帕克(Menlo Park, CA)一睹當時還是原型車的Model S至今,已然過了13個年頭。

因緣際會之下,從那一刻起我踏進了當時幾乎無人看好的電動車產業。

遙想當時門洛帕克的TESLA展間,僅販售一款堪稱天價的TESLA Roadster,與今日加州街頭隨處可見Model 3、Model Y的景象已是天壤之別。 而就在離開矽谷10年後的2022年,我也終於成為了電動車車主。或許有人會問,身處在這個產業,怎會到今日才入手人生第一部電動車呢?

成為電動車車主,並非在我的意料之中。

繼續閱讀

從2022年台灣電動車新車看各家車廠電動車發展趨勢 (亞洲車廠篇)

原文刊登於:Battway 電車未

上一篇看到了來自歐洲車廠對於台灣電動車市場的各自表述,其中不乏相對保守的電動車外型策略,由此可見傳統車廠對於既有油車消費者轉換至電車似乎有些擔憂,想藉由變動不大的電車外型與消費者進行溝通,讓以往的油車消費者對於電車不至於產生過大的排斥感。

不過這樣的策略是否能奏效呢?一切仍有待時間來證明。反觀亞洲車廠採取的又是怎樣的策略?2022年的台灣電動車市,此篇就讓我們來解讀日本和韓國車廠對台灣的電動車策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