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特斯拉上海建廠看新興外/合資電動車在大陸

文章發表於:華城電機Evalue電動車專業網站

時序進入2019年,離特斯拉2003年成立至今,儼然已過了16個年頭。2009年,特斯拉結束在台灣的分公司營運,為了取得美國政府所給予的補助,毅然決定撤回美國,選擇在北加矽谷設廠,最後落腳於舊金山灣區的東灣費利蒙(Fremont California),承接原先由豐田和通用所擁有的新聯合汽車製造公司(New United Motor Manufacturing, Inc.,簡稱NUMMI)。2016年位在美國內華達州沙漠中央,特斯拉的首個GigaFactory開始啟用。該工廠主要負責生產Model 3 電動車電動馬達、電池組件以及Powerwall和Powerpack。

至此,人稱現實版鋼鐵人的特斯拉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帶領了新一波可謂是汽車工業的革命,把原先僅能小批量製造的電動車實現量產,並且努力的朝向普及化邁進。

然而,又是什麼理由,讓特斯拉決定在上海自貿區成立了美國海外唯一的超級工廠GigaFactory?

繼續閱讀

廣告

汽車產業大洗牌,台灣能否趕上電動車浪潮?

原文出處: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Photo Credit:  Dominic Alves  CC BY SA 2.0
Photo Credit: Dominic Alves CC BY 2.0

2013年7月18日,美國最重要的汽車工業城底特律申請破產,12月3日申請獲准

其實早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底特律就已經搖搖欲墜。傳統汽車產業的三大巨頭將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的龍頭寶座輸給了中國大陸。雖然在隨後幾年美國經濟稍見復甦,但汽車市場龍頭寶座的位置仍是無力回天。

現在的底特律,眼見所及到處是荒廢的大樓、住宅以及工廠,整個城市幾乎成了鬼城,一付百廢待興之貌。

此時在西岸的矽谷,由Elon Musk領軍,興起了一場電動車革命。位在Palo Alto的Tesla電動車廠於2013年的股價曾經創下大漲407%(與IPO時相比)。關於Elon的傳奇,有興趣的讀者請參考〈現實版「鋼鐵人」扭轉你對電動車的刻板印象〉。

然而傳統汽車產業也並不是沒有重生的例子:2012年8月宣布破產的瑞典SAAB,曾以高安全性以及汽車渦輪引擎享譽於世,現已被具有中國背景的NEVS(National Electric Vehicle Sweden,瑞典國家電動車)收購。就在本月2號,位在瑞典特羅爾海坦的SAAB工廠生產線再度啓動,一輛2011年式的SAAB 9-3 Aero車型於停工後的兩年從生產線上開了下來。就如同2011年推出的概念車PhoeniX一般, SAAB以NEVS的形式浴火重生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