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2年台灣電動車新車看各家車廠電動車發展趨勢 (歐洲車廠篇)

原文刊登於:Battway 電車未

自2019 年台灣 TESLA 將 Model 3 導入市場開始,原先各品牌對電動車市場興趣缺缺,乃至如今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綜觀 2021 年台灣汽車市場,總銷量近45萬輛,電動車銷量雖然僅為7,064輛,佔市場總量的1.5%,但相較於2020年的6,257輛,儼然成長了24.7%。相較數年前,國內僅少數車廠如 TESLA、BMW 導入電動車銷售,時至今日市場已呈現截然不同的面貌,各傳統車廠前仆後繼地投入電動車銷售行列。展望 2022年,台灣電動車市場或將進入百家爭鳴的階段。

而此次,《BattWay》將從2022年的電動車新車當中,一窺各大車廠電動車的發展趨勢,同時也了解各車廠如何應對傳統油車使用者心中最大的恐懼:續航里程焦慮。

繼續閱讀
廣告

BMW或入股TESLA?!Elon Musk葫蘆裡賣什麼藥?

原文刊載於:汽車線上情報網 Auto-online三立新聞網 setn.com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nes

或許是被這一波的頁岩氣革命逼急了,原本大勢看好的TESLA電動車,股價在2014年12月的第一週硬是下跌了6%。和前些日子的風光相比,面對DAIMLER集團和日本豐田TOYOTA大幅拋售持股的特斯拉,似乎遭遇了發展上的一些困難。

1418569294

 

和傳統汽車產業不同,就算不賣電動車,TESLA也沒有內燃機引擎車(也就是俗稱的汽油、柴油車)作為後盾。面對沒有進可攻、退可守的套路可用,TESLA在電動車的發展道路上,只有一股腦往前的份。背後,除了深不見底的懸崖外,等著看好戲的可是大有人在。

因此,把電動車產業這塊餅做大,是TESLA持續在做的事,所以才會有先前開放專利這樣大膽的作為。(相關文章:電動車產業的一劑續命針:特斯拉開放所有專利是為了改變世界,還是不得不為?)

繼續閱讀

TESLA Model S和NISSAN Leaf為何賣得這麼好? 不同於傳統汽車產業的電動車思維

文章刊載於:汽車線上情報網 Auto-online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tesla-model-s-chassis-and-air-suspension

特斯拉 (TESLA ) 的成功,似乎不僅僅止於歐美!自從年初Model S在中國上市後,造成一股TESLA 電動車風潮。雖然TESLA 先前和中國兩大電力供應商(國家電網以及南方電網)的協商不甚順利,但就在8月29日,TESLA 已經和中國聯通達成協議,即將在中國境內建400座充電站。消息一出,TESLA 股價立即站上每股272美元的新高。

或許有些人會問,許多車廠都不看好的電動車,為何TESLA ModelS 以及NISSAN Leaf卻得以風靡歐美?事實上,許多汽車大廠都有電動車型,諸如TOYOTA RAV4 EV, HONDA Fit EV, FORD Focus EV以及CHEVROLET Spark EV等都是大廠所製造出來的電動車,依照以往的品牌經驗,大廠幾乎等口碑。但是仔細一看銷量,其他電動車完全比不上Model S以及Leaf這兩部電動車!

繼續閱讀

Tesla電動車都橫跨美國了 台灣電動車時代是否也該來臨?

原文出處: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Photo Credit:  Al Abut  CC BY SA 2.0
Photo Credit: Al Abut CC BY SA 2.0

公路旅行不耗一滴油  Tesla電動車76小時成功橫跨美國

電動車橫跨美國完成公路旅行!這聽起來是不是很不可思議?電動車竟然也可以完成這項「不可能的任務」。

就 在2014年2月2號,Tesla Model S靠著自家所建構完成的第一條橫跨美國的「Supercharger超級充電站」網路,創下了金氏世界紀錄,以76個小時又5分鐘完成了3,427英里的 旅程。期間充電的時間僅用掉了15小時又57秒;旅程中最長的開車時間為4小時56分又23秒,這段時間當中完成了162.5英里的旅程。

Elon Musk和他的Tesla團隊再一次證明,電動車將會是未來節能交通工具選項之一。

繼續閱讀

【2011洛杉磯車展】BMW展出重點

BMW ”i” 佔盡鋒頭

在BMW展場方面,以發展綠能而創立的“i”品牌,鋒頭可說是將當家性能M POWER部門給比了下去,從展場位置而論,就可看出BMW對於”i”品牌的重視,位在展場的前方,展出的就是最新的i8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以及i3純電動車。

在推出i8以及i3之前,BMW就相當積極的研發綠能車款,先是在氫動能車輛上花費了許多時間,爾後再利用集團資源,將MINI E裝上了AC Propulsion系統,用特別租賃的方式來蒐集技術以及使用這資訊,再來就是採用上一代1系列底盤加以改裝的Active E,接著就是BMW “i”品牌的成立。看得出來BMW並不想再綠能競賽中輸給美日車廠。

會場中所展的“i”品牌旗艦i8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款,裝載了一具1.5公升3汽缸的引擎,用上7.2千瓦小時的鋰電池組,可提供全電動行駛達35公里。其電動馬達則是從i3身上縮小而來,可輸出96千瓦(126匹馬力)的動力。搭配上1.5公升的引擎,總輸出為349匹馬力。其0-60mph的加速僅約4.6秒,極速可達250km/h (電子限速)。

旗下的另一款i3,則是全電動車,用上的是130千瓦(170匹馬力)的電動馬達,搭配上22千瓦小時的鋰電池組,其續航力為130-180公里,極速為150km/h。由於定位成都會電動車,因此著重在輕量化以及續航力,在操控的表現上並不相當講究。上述的兩部”i”系列,都將會在2013上市以及投產。

會場當中也展出Active E電動原型車,使用的是125千瓦的電動馬達,搭配32千瓦小時的鋰電池組,續航力為160公里。這輛原型車只生產了1100輛,多半以特殊的租賃方案和BMW客戶合作,用以收集資料來進行電動車的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