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特斯拉上海建廠看新興外/合資電動車在大陸

文章發表於:華城電機Evalue電動車專業網站

時序進入2019年,離特斯拉2003年成立至今,儼然已過了16個年頭。2009年,特斯拉結束在台灣的分公司營運,為了取得美國政府所給予的補助,毅然決定撤回美國,選擇在北加矽谷設廠,最後落腳於舊金山灣區的東灣費利蒙(Fremont California),承接原先由豐田和通用所擁有的新聯合汽車製造公司(New United Motor Manufacturing, Inc.,簡稱NUMMI)。2016年位在美國內華達州沙漠中央,特斯拉的首個GigaFactory開始啟用。該工廠主要負責生產Model 3 電動車電動馬達、電池組件以及Powerwall和Powerpack。

至此,人稱現實版鋼鐵人的特斯拉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帶領了新一波可謂是汽車工業的革命,把原先僅能小批量製造的電動車實現量產,並且努力的朝向普及化邁進。

然而,又是什麼理由,讓特斯拉決定在上海自貿區成立了美國海外唯一的超級工廠GigaFactory?

繼續閱讀

廣告

考慮西進的青年們,先想想這六大成本你承受得住嗎?

文章發表於: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534991_10151923275767289_2083212688_n

美中貿易大戰開打,中國和美國對彼此都祭出了許多手段,這讓許多原本在中國設廠的台灣企業,開始思考著「鮭魚回流」的可能性。比起先前中國祭出的「31項惠台措施」,美中貿易戰,又讓許多想要西進的台灣青年們思考著,是否要為了更好的發展西進中國插旗搶機會?

想要西進的青年,你要的是一個只拼能力、不看資歷,以及全世界菁英拼搏、可以一展身手的舞台吧?2015年舉家返台前,在上海待了三年的我做過兩份工作,一個是瑞典商汽車技術文件工程師,另外一個是德商新聞監測電子報部門經理。薪水應該就不用再多說了,我曾經也是22K一族,只不過幣種不同而已。如果上述的高薪、舞台就是你想要的,那麼西進前你還需要思考以下問題。

首先,通勤時間成本

和我目前所在的台北相比,上海地鐵網路之複雜,和世界上著名的倫敦、紐約地鐵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2015年我離開上海時,上海地鐵已經來到16號線(14、15號線尚未完工,所以共計14條路線),所以光是站名,就有至少2、300個。如此複雜的地鐵網路,負責每天上千萬人的通勤交通。

繼續閱讀

你我各自因為不同的理由回到台灣 但也都期待一個更好的舞台

文章發表於: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人才為何要捨棄高薪回台灣?

0

就在前幾天,我偶然打開上海的租屋網站(上面的圖片不若台灣的租屋網站誠實,有99%的照片都是假的),發現先在上海工作時所住的社區,同樣房型的租金已然上漲了1.5倍。當然,這意味著上漲的不僅僅是房租,還有薪水、物價甚至是生活水平等。當幾乎所有的外國企業和外資都跳過台灣往大陸一、二線城市去時,少了許多外企、外資刺激的台灣產業,相較起來頗有種不進反退之感。

「台灣總不能只靠一家台積電撐場面吧!你說鴻海富士康,早就不能算是台灣企業了。沒有外資的進駐,台灣的產業就如同一灘死水,不僅沒有活水的挹注,人才也一直不斷的外流。一個月五萬台幣的薪水叫高薪?當國外給出薪資條件早已是這個數字的二至三倍時,台灣如何留得住這些人?在人才眼中看來,台灣的就業市場只能被稱為『雞肋』。」說出這句話的,是一位我在工作上認識的朋友K。

K有著國外留學背景、以往在東南亞能源產業打拼。在台灣相對冷門的能源產業,但對於經濟起飛中的東協十國卻是相當重要。在東南亞的那幾年,靠著所學和自身經驗,K一路晉升至高階主管。K告訴我,當他在東南亞時,出門有司機接送,家中還有保鑣、管家。我心想:這人的能力還真是不錯,年紀不到四十歲便有這種際遇。

我和K,有著相見恨晚的感覺。

繼續閱讀

郭董想圓電動車大夢,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g3_40
Photo Credit: 小鵬電動車官網

原文刊載於: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一篇來自今週刊的文章〈這群30幾歲的年輕人 幫郭董圓電動車夢!〉,引發了我對台灣的製造業之王郭台銘將如何踏進電動車產業感到好奇。一直以來,鴻海集團專注於替世界上許多3C產業代工製造。如今全球掀起了一波電動車品牌熱潮,而這股熱潮又以近年來極力發展電動車的中國市場最為興盛。曾以中國為最大製造基地的鴻海集團,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讓我們先來看看中國的電動車市場現況。近幾年來,中國的電動車產業可說是蓬勃發展。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宣布將在上海設廠,傳統大品牌更是早在四、五年前就積極和中國自主品牌合作,如德國戴姆勒集團(DAIMLER)和比亞迪(BYD)合作的電動車品牌騰勢(DENZA)、BMW和華晨合作的電動車品牌之諾ZINORO等。

繼續閱讀

希望有朝一日你我不必再當候鳥,或是功成名就之後的鮭魚

原文刊載於: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已快一年未敲打鍵盤寫文章的我,前些日子一篇文章〈旅居海外七年歸巢,才發現——回家的路,真的好遠〉抓住了我的眼球。

好遠!那是一個想都想不到的距離。當我們懷抱著滿腔的希望,從國外返台生活、工作,現實總是在我們頭上澆下了一桶冷水。

文中描述到作者同樣是個旅居國外七年後返台,求職卻四處碰壁的年輕人。同時並點出了台灣職場的三個現象:

低薪

長工時

不友善的職場文化

依稀記得,回台不久後看到台灣的職場環境,我也寫下了〈我們要年輕人有國際觀,但又對有國際經驗的年輕人說:「你的國際經驗在台灣沒用」〉,兩相對照之下,不勝唏噓。

那天手機中的通訊軟體群組,出現了這樣一段話:「找個時間聚一下吧?我要去對岸工作了。」

繼續閱讀

500公里以上續航力,0-100km/h四秒,JAGUAR I-Pace

500公里以上續航力,0-100km/h四秒,JAGUAR I-Pace
電動車世代來臨

相關閱讀:
18個月造一部電動超跑!NEXTEV蔚來汽車是如何辦到的?

NEXTEV全新品牌NIO英國倫敦發表 EP9電動超跑亮相

【車廠故事】鋼鐵人的專屬車廠 – 來自矽谷 異軍突起的電動車品牌TESLA

18個月造一部電動超跑!NEXTEV蔚來汽車是如何辦到的?

原文刊載於:TheNewsLens 關鍵評論網

造車這檔子事,在傳統的汽車業界來說相當地不容易,更別說是一家2014年才成立的新創企業。但是來自中國的NEXTEV蔚來汽車辦到了!2016年11月21日,這家成立才18個月的電動車新創品牌,於倫敦薩奇美術館(Saatchi Gallery)推出了新英文品牌NIO以及電動超跑EP9。

NIO EP9電動超跑 圖片來源:NIO官方網站

NIO EP9電動超跑 圖片來源:NIO官方網站

NIO EP9首先在德國紐伯林北賽道(人稱綠色地獄)創下了電動車最快單圈紀錄7分5秒12,光是這樣就已經讓這家成立不過18個月的電動車廠創造了不小的話題性。攤開性能數據一看,NIO EP9搭載四臺高性能電動馬達和四個獨立變速箱,最大馬力輸出為1,360匹,0-200km/h加速需時僅7.1秒,極速可達313km/h。同時EP9支援和Gogoro類似的抽換式電池系統,而電池在快充模式下僅需45分鐘便可充滿電力,續航里程可達427公里。

繼續閱讀

NEXTEV全新品牌NIO英國倫敦發表 EP9電動超跑亮相

原文刊載於:Auto-Online 汽車線上情報網

7分5秒12 創下紐伯林北賽道最快電動車紀錄

來自中國並且橫跨歐亞美三洲皆設有研發、製造中心的NEXTEV電動車新創公司,於11月21日於英國倫敦薩奇藝術館(Saatchi Gallery)發表全新英文品牌NIO以及全新電動超跑EP9。

喜歡Formula E的車迷們一定對NEXTEV不陌生。中文稱作「蔚來汽車」的NEXTEV,前身為中國車隊(China Racing),在去年(2014-2015賽季)Formula E電動方程式賽事中拿下年度車手總冠軍(冠軍車手為Nelson Piquet, Jr.),2015年至今則以「蔚來汽車中國車隊」(NEXTEV TCR Formula E Team)參加電動方程式。

NEXTEV TCR Formula E電動方程式賽車

NEXTEV是來自中國的電動車廠,但其研發團隊以及實力則不容小覷。除了甫於四月落成的南京電動馬達工廠外,NEXTEV在上海設有全球總部與研發中心;在美國加州矽谷聖荷西(San Jose, CA)則是智慧網能研發總部;在德國汽車重鎮慕尼黑(Munich)則設有造型中心;而在賽車重鎮英國則是於倫敦設有極限性能研發中心,負責Formula E車隊賽車研發以及超跑項目。

來自中國NEXTEV的電動超跑 NIO EP9

來自中國NEXTEV的電動超跑 NIO EP9

繼續閱讀

【車廠故事】鋼鐵人的專屬車廠 – 來自矽谷 異軍突起的電動車品牌TESLA

原文刊載於:汽車線上情報網 Auto-Onine 

Tesla_01

誕生於2003年,總部最早設在加州聖卡羅斯(San Carlos, CA)的TESLA,近幾年來在全球車市掀起了不小的風波。這個在2008年以前幾乎無人知曉的電動車廠,如今的聲勢可說是如日中天。這其中經過了2009年的Model S發表、2010年於美國納斯達克(NASDAQ)上市、2012年發表Model X以及今年3月所發表的最新Model 3車型,TESLA可說是將人們對於車的認知更往前推進了一大步。以往動力、續航力孱弱的電動車,卻成了兼具環保與性能產品,現在還宣佈進軍台灣市場。我想這一切都是你我當初都料想不到的事吧!此次就讓汽車線上帶領你探索這個來自矽谷(Silicon Valley),充滿傳奇色彩的車廠。

 

創立之初 沒人看好的小眾車廠

TESLA這個名字,是當初車廠成立時,以著名的電氣工程師和物理學家尼古拉・特斯拉(Nicola Tesla)為名而起。成立於2003年的TESLA,最早是由馬丁・艾博哈德(Martin Eberhard)、馬克・塔本寧(Marc Tarpenning)於2003年7月所創辦,兩人找來了伊恩・萊特(Ian Wright)擔任公司的工程師。而人們所悉知的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是在賣掉先前所創立的的PayPal給Ebay後,帶著資金成為TESLA當時最大股東並且出任董事長。隨後伊隆・馬斯克也找來了JB・史特勞貝爾(JB Straubel)擔任公司的技術高層。至此,TESLA創立之初的核心團隊才算正式到位。

繼續閱讀

Tesla 終於來台灣了》準備好信用卡上網預定 Tesla Model 3 吧!超級充電站可能跟著佈局台灣

1-2

原文刊載於:科技報橘 TechOrange

Tesla Model 3 發佈,一週內全球賣掉 32 萬台!

32 萬台很多嗎?讓我們用實際的例子來解釋吧!到目前為止,全世界賣得最好的電動車就非 Nissan Leaf 莫屬。從 2010 年上市至 2015 年底,花六年,總共賣了 20 萬台左右。Tesla Model 3 在發布隔天就破了這個紀錄,接著是一週時間內超過 32 萬張預定單,足足超過了 Nissan Leaf 的 1.5 倍。這樣的成績,我想就算是同等級的一般內燃機引擎車大概也是望塵莫及。這 32.5 萬張訂單也為 Tesla 帶來了超過 140 億美金(約 4530 億台幣)的銷售額。

  • Tesla Model 3 憑什麼?

首先,是 15 吋的懸浮中控台觸控螢幕,用來控制車內包含冷氣、導航、影音系統甚至是車聯網的中樞系統;接著是 345 公里以上續航里程,遠大於 Nissan Leaf(搭配 30kWh 電池組車型)的 170 公里;再來就是優異的加速性能,0 至 96km/h 衝刺可於六秒內完成;還有兩種驅動模式,分別是後驅單馬達以及四驅雙馬達版本;最後再外加前後各一的行李箱空間(因為沒有引擎)和全景式天窗等配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