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A Sedan電動車首試

首部三廂四門五人座電動車

電動車目前在車壇上可說是挺夯的一個話題,無論是北美、亞洲抑或是歐洲,民間和政府都在極力地推行電動車以及充電站的建構。在北美更有許多指標性的城市, 相互競爭想要成為最佳綠能城市。目前美國電動車市場,除了大家所熟悉鎖定高級客層的TESLA以外,較為平價的車款有日本的NISSAN Leaf,還有來自北歐的THINK City都會小車,美國本土廠商方面更有亞特蘭大的WHEEGO LiFe、以及此次我們進行試駕的CODA Sedan等,都紛紛加入這場零排放、低噪音行動載具的世紀革命。

沒有引擎?這當然!電動車只有控制系統、電動馬達以及電池組。

來自南加州聖塔莫妮卡的電動車廠

CODA,這個大家可能較為陌生的名字,是一家來自加州聖塔莫妮卡(Santa Monica, California)的電動車廠。車廠成立於2009年,目前旗下只有一款三廂四門的電動車Sedan,迎戰來自太平洋另一端的NISSAN Leaf以及GM”號稱”電動車的VOLT。CDOA和許多汽車大廠比起來,無論是規模或是資源,都不及這些傳統車廠,因此在汽車製造成本方面,無法如 NISSAN可用以量制價的方式進行生產,當然更是無法利用短暫的虧損來創造本身電動車的知名度以及話題性,因此在售價上就顯現不出該有的競爭力。 CODA Sedan車價在未得到政府電動車退稅7,500美元前為44,900美元,這樣的價錢比起GM先前所推出的VOLT還要在貴上四千多美元,同時和 NISSAN Leaf相比,更是貴上12,000美金!

上路了!低噪音、零排放的電動車。

究竟是為何讓CODA有這樣的“勇氣”訂出這等價錢?除了上述所提到CODA沒有本錢以量制價壓低成本外,據車廠人員表示,CODA Sedan是目前市場上唯一的三廂四門五人座的全電動車,同時在純電動續航力上也是最優的90-120英里(比起10萬元美金的TESLA Roadster的244英里續航力還是略遜一籌,但除非你想再多花6萬美金買TESLA Roadster!),因此這樣的定價策略被CODA原廠人員認為是合理的。但能不能被消費大眾接受?筆者不敢苟同。

當天試駕的並不是最終市售版本,未來排檔將會是像JAGUAR般的旋鈕排檔方式。

、零件中陸進 國UQM電

表面上CODA是美國在地廠商,實際上CODA Sedan的組成則是來自世界各地。外觀是2004年北京車展時,由賓利法利納(Pininfarina)為中國大陸車廠哈飛的旗下車款-賽豹所設計,而 底盤元件則是由日本MITSUBISHI授權在中國生產,所以CODA Sedan基本外觀上和中國大陸的哈飛賽豹極為相似;再者,車上所配置的鋰電池組也是由中國大陸電池廠商-力神(Lishen)所提供,力神主要還提供鋰 電池組予Motorola以及Apple等大廠;電動馬達以及管理系統的部份,則是由美國科羅拉多州(Colorado)的電池馬達廠商UQM提供。

中控台上的KENWOOD大螢幕是內裝唯一比較有看頭的地方。

90-120英里航力噪音以及廢氣的旅程

目前市面上的電動車,還是以都會通勤為主,其對於性能上的訴求一般僅僅可說是“及格邊緣“,除非如TESLA等級般的電動跑車,否則性能上多半和一部 1.6或1.8的房車相近。當我們在進行CODA Sedan的試駕時,並無令人感到有特別驚奇之處,唯一的不同的是加速上沒有太大噪音,且因為沒有變速箱的設定,所以根本不會有換檔的頓挫感,再加上電動 馬達的扭力在馬達運轉時就已經達到峰值,所以感覺上就猶如坐上捷運列車一般,相當的有趣。然而電動車吸引人之處,就在於其靜肅性以及零排放,對於環境保護 議題以及趨緩溫室效應,我想都是功不可沒。

駕駛或是坐上這樣一部電動車,你不會想要去真正的測試其性能(這裡說的並不是TESLA等級的電動跑車),因為整個試駕過程並沒有如汽油車的激情以及換檔 的爽快,當然更不用提激烈操駕以及底盤的紮實性,基本上這就是一部普通的家庭房車,只是換上的是幾近無聲、零排放的電動馬達。當然若是要比加速性,電動車 的性能不會輸給一般汽油車,只不過在這邊電動車所考量的,當然是對地球這片土地更多的責任。

看似高級的內裝座椅,實際上並不是真皮座椅,質感上也未達到應有的水準。

組裝航力以及充電時間

在CODA Sedan的試駕過程中,似乎感受不到付出4萬美金應有的質感。中控台設計:普通、座椅造型:普通、內裝質感:勉強及格、組裝品質:差強人意。雖然 CODA Sedan有令人驕傲的90-120英里的續航能力,但是面對NISSAN Leaf虧錢也要賣策略,CODA Sedan真的還有一場硬仗要打,這樣的感覺在筆者把玩著那幾近“不堪一擊“的後座中央扶手置杯空間以及置物盒時尤其明顯。

車尾造型可以看出售日系車影響頗深。

當然面對電動車,大家一定都還有一堆問題要問,其中不能免俗的就是充電的問題。對此,CODA Sedan在充電時間上所呈現出來的結果,明顯優於NISSAN Leaf許多。NSSAN Leaf在使用220V(Stage 2)的充電器需時8小時,在這方面CODA Sedan只需6小時便可充電完畢。不過這對於已經習慣汽油車的美國民眾(乃至於全球消費者)而言,電動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畢竟,充飽電只能跑100 英里,還得要等上6-8小時?短時間內要一般民眾接受,恐怕困難度相當高。不過若是當每加侖汽油要價7塊甚至於10塊美金,我想大家應該很樂意去改變駕駛 習慣。

4萬多美金的電動車竟然沒有配置HID?CODA真的要努力加把勁,多展現出誠意吧!

結語:革命尚未成功 車廠努力

雖然CODA已經取得美國Enterprise以及Hertz等租車連鎖機構的合約,但並不表示CODA Sedan電動車已經成為了一般民眾的換車乃至於購車的選擇。畢竟4萬多美金買一部跑不是很快、充電需時6-8小時(以220V Stage 2充電)、並且組裝品質僅能算是勉強及格的電動車,還真的是挺貴的。如果真的要綠能,買部2萬多美金的HONDA Insight或是TOYOTA Prius都還算是不錯的選擇。

沒錯!從今以後不用再加油,但得積極找找充電站所在。

當然,目前美國的油價都還維持在每加侖3塊美金左右(以舊金山灣區為例)。但如果今天的油價已經上漲至每加侖7元甚至10元美金時,消費大眾就必須被迫改 變駕駛習慣。而在這之前,車廠們都還有機會在電動車或是其他替代能源上提供能和汽油車相抗衡甚至是優於汽油車的產品。而筆者也相信,這樣的動作是勢在必 行,畢竟120年前,當卡爾.賓士(Karl Benz)和亨利.福特(Henry Ford)在進行汽油車的製造以及研發時,當時候的主流都還是馬車,同時也沒有隨處可見的加油站,還不都是仰賴後來人們的駕駛習慣逐漸改變而致。

至於電動車何時成為主流?那就有待各家車廠以及各國政府的持續努力了!

廣告

About G

本名吳居叡,來自台灣,留美碩士。現居新北淡水。現任:汽車改裝品牌Custuning品牌總監。經歷:Jaguar Land Rover Taiwan顧客體驗經理、上海璞銳公關策劃諮詢公司新聞服務經理、瑞典商思康Semcon資深汽車市場/技術信息顧問、美國KleenSpeed電動車系統公司市場/媒體負責人,並曾任職於Auto-online台灣汽車線上情報網、台灣納智捷汽車。為汽車狂熱分子,關注亞洲職場現況。著有:他是玩真的!:「鋼鐵人」伊隆‧馬斯克改變未來的10種能力 (與Vista和Mario Yang合著) My name is G and I am from Taiwan. A MFA (master of fine art) lives in Tamsui, Taiwan. I am the brand director of Costuning, an electric car tuning brand. I was the 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r at Jaguar Land Rover Taiwan from 2016 to 2021. I used to be the Newsletter Manager at Prime-Research. I was also the senior automotive technical consultant at Semcon Informatics- a Swedish product information consulting group, VP of marketing and media at KleenSpeed - a electric vehicle system company in Silicon Valley, marketing intern at Luxgen - Taiwanese car brand, and a editor at Auto-online - a car news website and magazine.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