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發表於:華城電機Evalue電動車專業網站
2020年電動車市場最夯的新聞已不再是緊緊圍繞著TESLA打轉,而是同樣來自矽谷,具備了些許中國色彩的LUCID。今年9月,LUCID推出旗下第一款電動車–Air,一舉成功地吸引了來自全世界關注電動車人們的眼球。

誰是LUCID?這會不會又是一場PPT造車的騙局?
在過去幾年中,關注電動車市場的人們不難發現,PPT造車已成了許多電動車新創品牌的濫觴。這當中不能不提到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來,這個在2014年由中國線上影音串流網站樂視創辦人賈躍亭共同創立、直至目前為止都還在為首部量產車問世而努力的電動車品牌。而身為共同創辦人的賈躍亭,已於日前在美國加州聲請破產重組。
那LUCID呢?是什麼樣的背景讓這家電動車廠新車LUCID Air一發表,就被市場譽為TESLA殺手?2007年由TESLA前副總裁兼董事-謝家鵬Bernard Tse和ORACLE甲骨文前高級主管-Sam Weng成立於美國加州矽谷,LUCID最早是以供應油電混合動力汽車以及電動車所需的電池模組以及電池技術於市場立足,品牌創立之初用的是ATIEVA這個名稱。也正因為早期的經驗,ATIEVA早早就掌握了電動車電池管理技術。2013年,前TESLA技術總監Peter Rawlinson離開了TESLA轉而投入當時的ATIEVA,擔任CTO首席技術官。2014年時C輪融資時,ATIEVA還吸引了當時準備進軍電動車的樂視賈躍亭和中國北京汽車的資金挹注。2016年ATIEVA正式更名為LUCID,發表旗下首款概念車-Air的同時也宣布進軍豪華電動車市場。
和FARADAY FUTURE的PPT造車不同,LUCID具備了強大的技術背景,無論是謝家鵬還是後來加入的Peter Rawlinson,早期都有電動車製造經驗。而且LUCID最早是以電池模組供應商自居,並在這塊產業老老實實地耕耘近10年後才宣布進軍電動車市場。如今在資金端、製造端、人員端都到位的情況下,2021年初就有望看到LUCID Air奔馳於北美大陸的景況。
千古不變的道理:有錢好辦事
這一切看似順遂的LUCID Air面市過程,其實在2016年宣布品牌更名的那一刻起,就面臨著諸多挑戰。2016年從ATIEVA更名為LUCID之後,首先面臨到了幾乎每個新創電動車廠都會遇到的難題:資金。位在Arizona亞利桑那州、原定2018年底就要開始量產的製造工廠,因為資金短缺而被迫延後動工時間。另外,與早期投資者中國北京汽車集團的電動車合作案也胎死腹中。北汽更在2016年,以”戰略轉型”為理由,全數轉讓了手中的LUCID股權。連賈躍亭也在2018年時考慮以股權換取4億美金的現金。
錢的問題,讓LUCID在更名之後,體認到了它的重要性。為了讓電動車製造計畫續命,LUCID在2017年也尋求過傳統大車廠FORD福特的援助。好不容易熬到了2019年9月,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的公共投資基金(PIF),才為LUCID Air注入了多達10億美金的活水,這才讓今時今日的TESLA殺手得以誕生。
TESLA殺手 厲害在哪裡?
這回我們見到了LUCID首部量產車Air的問世,而且一口氣推出四種規格,分別為Air、 Air Touring、Air Grand Touring以及Air Dream Edition。而大家最關心的售價也一併公布,Air售價77,400美元、Air Touring售價95,000美元、Air Grand Touring售價139,000美元、Air Dream Edition售價169,000美元。這樣的價格帶,很顯然是衝著TESLA Model S而來。2020年的TESLA Model S在美國的零售價格帶約莫落在69,420美元至91,990美元之間。
先來說說LUCID Air的外觀。和TESLA一樣,LUCID的外觀讓人看過一眼即無法忘懷。採用「Seamless無縫」概念,LUCID Air創造出僅0.21的風阻係數,這樣的數據硬是比下了TESLA Model S的0.24。同時,極簡式的前後車燈,貫徹了總設計師 Derek Jenkins「一線式」設計概念。而整車散發出的流動感,也恰好呼應了這部車的名字 – Air。

而內裝方面,由於品牌定位為豪華電動房車品牌,LUCID Air的車室空間有別於傳統內燃機引擎車,得益於小尺寸的驅動馬達,讓LUCID Air有著寬敞的車室空間,而行李箱空間前後加起來則有著739公升的水準。若你喜歡TESLA Model S的大型中央控制螢幕,那麼LUCID的34吋曲面 5K控制儀表台肯定會讓你愛不釋手。當然也別忘了那個可收折的中央控制螢幕,讓中控台不至於像TESLA的中控螢幕一般顯得有些突兀。




既然說LUCID的前身ATIEVA是以製造電池模組以及電池技術起家,LUCID Air的電池和動力諸元肯定也是讓人驚艷。前面說了得益於小尺寸的驅動馬達,讓LUCID得以創造出寬敞車室以及行李箱空間,而這組重量僅74公斤,體積僅是TESLA Model S三分之一動力單元,可讓LUCID Air Dream輸出1,080匹馬力,0-100km/h加速可於2.5秒完成,還具備了800公里的續航力。
充電時間呢?TESLA於2019年所推出的超級充電站V3,具備250kW的充電效率,以Model 3 長續航版為例,只需充電 5 分鐘,即可幫車輛增加約 120 公里的續航里程,完全充電時間約為30分鐘內。LUCID Air則是支援更高規格的300kW 直流充電能力,只消20分鐘就能為LUCID Air提供480公里續航力。值得一提的是Lucid Air 還支援雙向充電,本身就是個行動充電站,萬一在路邊看到沒電的電動車,還可提供援助。如此的性能不愧被稱之為TESLA殺手。
當然LUCID Air也不是樣樣都勝過TESLA。以TESLA最引以為傲的自動駕駛為例,LUCID Air目前僅能支援到Level 2的自動駕駛,這包括了自動跟車、車道維持以及自動停車等,未來會透過自動下載軟體更新,才能升級Level 3自動駕駛。目前自動駕駛TESLA依舊是業界的領頭羊。
未來LUCID所要面臨的挑戰
初出茅廬的LUCID,目前仍以美國為首發市場。TESLA看到這樣來勢洶洶的對手,日前已調降Model S售價作為因應。然而面對已經日趨成熟的電動車市場,LUCID首要的任務是建立良好的售後服務以及車輛的組裝品質。目前看來上述兩點是TESLA相對薄弱的部分。LUCID已經在性能、續航力甚至是充電時間上贏過TESLA,未來若能再針對售後服務以及車輛組裝品質上多下功夫,在業界站穩腳步或許就不會是難事。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