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各自因為不同的理由回到台灣 但也都期待一個更好的舞台

文章發表於: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人才為何要捨棄高薪回台灣?

0

就在前幾天,我偶然打開上海的租屋網站(上面的圖片不若台灣的租屋網站誠實,有99%的照片都是假的),發現先在上海工作時所住的社區,同樣房型的租金已然上漲了1.5倍。當然,這意味著上漲的不僅僅是房租,還有薪水、物價甚至是生活水平等。當幾乎所有的外國企業和外資都跳過台灣往大陸一、二線城市去時,少了許多外企、外資刺激的台灣產業,相較起來頗有種不進反退之感。

「台灣總不能只靠一家台積電撐場面吧!你說鴻海富士康,早就不能算是台灣企業了。沒有外資的進駐,台灣的產業就如同一灘死水,不僅沒有活水的挹注,人才也一直不斷的外流。一個月五萬台幣的薪水叫高薪?當國外給出薪資條件早已是這個數字的二至三倍時,台灣如何留得住這些人?在人才眼中看來,台灣的就業市場只能被稱為『雞肋』。」說出這句話的,是一位我在工作上認識的朋友K。

K有著國外留學背景、以往在東南亞能源產業打拼。在台灣相對冷門的能源產業,但對於經濟起飛中的東協十國卻是相當重要。在東南亞的那幾年,靠著所學和自身經驗,K一路晉升至高階主管。K告訴我,當他在東南亞時,出門有司機接送,家中還有保鑣、管家。我心想:這人的能力還真是不錯,年紀不到四十歲便有這種際遇。

我和K,有著相見恨晚的感覺。

繼續閱讀

廣告

郭董想圓電動車大夢,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g3_40
Photo Credit: 小鵬電動車官網

原文刊載於: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一篇來自今週刊的文章〈這群30幾歲的年輕人 幫郭董圓電動車夢!〉,引發了我對台灣的製造業之王郭台銘將如何踏進電動車產業感到好奇。一直以來,鴻海集團專注於替世界上許多3C產業代工製造。如今全球掀起了一波電動車品牌熱潮,而這股熱潮又以近年來極力發展電動車的中國市場最為興盛。曾以中國為最大製造基地的鴻海集團,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讓我們先來看看中國的電動車市場現況。近幾年來,中國的電動車產業可說是蓬勃發展。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宣布將在上海設廠,傳統大品牌更是早在四、五年前就積極和中國自主品牌合作,如德國戴姆勒集團(DAIMLER)和比亞迪(BYD)合作的電動車品牌騰勢(DENZA)、BMW和華晨合作的電動車品牌之諾ZINORO等。

繼續閱讀

500公里以上續航力,0-100km/h四秒,JAGUAR I-Pace

500公里以上續航力,0-100km/h四秒,JAGUAR I-Pace
電動車世代來臨

相關閱讀:
18個月造一部電動超跑!NEXTEV蔚來汽車是如何辦到的?

NEXTEV全新品牌NIO英國倫敦發表 EP9電動超跑亮相

【車廠故事】鋼鐵人的專屬車廠 – 來自矽谷 異軍突起的電動車品牌TESLA

18個月造一部電動超跑!NEXTEV蔚來汽車是如何辦到的?

原文刊載於:TheNewsLens 關鍵評論網

造車這檔子事,在傳統的汽車業界來說相當地不容易,更別說是一家2014年才成立的新創企業。但是來自中國的NEXTEV蔚來汽車辦到了!2016年11月21日,這家成立才18個月的電動車新創品牌,於倫敦薩奇美術館(Saatchi Gallery)推出了新英文品牌NIO以及電動超跑EP9。

NIO EP9電動超跑 圖片來源:NIO官方網站

NIO EP9電動超跑 圖片來源:NIO官方網站

NIO EP9首先在德國紐伯林北賽道(人稱綠色地獄)創下了電動車最快單圈紀錄7分5秒12,光是這樣就已經讓這家成立不過18個月的電動車廠創造了不小的話題性。攤開性能數據一看,NIO EP9搭載四臺高性能電動馬達和四個獨立變速箱,最大馬力輸出為1,360匹,0-200km/h加速需時僅7.1秒,極速可達313km/h。同時EP9支援和Gogoro類似的抽換式電池系統,而電池在快充模式下僅需45分鐘便可充滿電力,續航里程可達427公里。

繼續閱讀

【車廠故事】鋼鐵人的專屬車廠 – 來自矽谷 異軍突起的電動車品牌TESLA

原文刊載於:汽車線上情報網 Auto-Onine 

Tesla_01

誕生於2003年,總部最早設在加州聖卡羅斯(San Carlos, CA)的TESLA,近幾年來在全球車市掀起了不小的風波。這個在2008年以前幾乎無人知曉的電動車廠,如今的聲勢可說是如日中天。這其中經過了2009年的Model S發表、2010年於美國納斯達克(NASDAQ)上市、2012年發表Model X以及今年3月所發表的最新Model 3車型,TESLA可說是將人們對於車的認知更往前推進了一大步。以往動力、續航力孱弱的電動車,卻成了兼具環保與性能產品,現在還宣佈進軍台灣市場。我想這一切都是你我當初都料想不到的事吧!此次就讓汽車線上帶領你探索這個來自矽谷(Silicon Valley),充滿傳奇色彩的車廠。

 

創立之初 沒人看好的小眾車廠

TESLA這個名字,是當初車廠成立時,以著名的電氣工程師和物理學家尼古拉・特斯拉(Nicola Tesla)為名而起。成立於2003年的TESLA,最早是由馬丁・艾博哈德(Martin Eberhard)、馬克・塔本寧(Marc Tarpenning)於2003年7月所創辦,兩人找來了伊恩・萊特(Ian Wright)擔任公司的工程師。而人們所悉知的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是在賣掉先前所創立的的PayPal給Ebay後,帶著資金成為TESLA當時最大股東並且出任董事長。隨後伊隆・馬斯克也找來了JB・史特勞貝爾(JB Straubel)擔任公司的技術高層。至此,TESLA創立之初的核心團隊才算正式到位。

繼續閱讀

Tesla一夜狂接23萬張訂單!裕隆裕隆你擦亮眼

原文刊載於: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Photo Credit: Tesla motors

美國西岸時間3月31日晚間8點30分,電動車產業鉅子特斯拉(Tesla)發布旗下第四款車Model 3。還未真正上市、售價僅3.5萬美元的Model 3,截至我敲下鍵盤的這一刻,已經接到全球23萬張訂單。

23萬張預接單?我想特斯拉又再一次的創下電動車銷售紀錄。不同於以往動則十數萬台幣的預購金額,這次你只要付出1000美元便可以在特斯拉官網上下單(目前特斯拉官網已經開放台灣地區買家預定)。當然,你還要具備相當的耐心,因為依照慣例,特斯拉的生產線很可能無法一次負荷這麼多的訂單。根據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說法,最快也要等到2017年底才有辦法交付第一批Model 3到客戶手上。

來看看這部Model 3具備了如何的能耐?首先,15吋懸浮式螢幕成了全車亮點,另外在外觀上還有流線的短車尾設計和全景式天窗車頂,再加上可於6秒內從0加速至96 km/h的衝刺性能,以及345公里以上續航里程。而Model 3也和現行的Model S一樣都具備兩種驅動模式,分別是後驅單馬達以及四驅雙馬達版本。

不過相較於Model 3的面市,我想台灣電動車迷們更關心的是特斯拉即將來台的消息。其實早在2009年以前,特斯拉就已經在台灣設廠。若不是當時的美國政府向特斯拉下最後通牒:想拿高額補助,就要把產線移回國內!特斯拉才黯然收起位在龜山的工廠,離開台灣返回美國。而在今年3月, 特斯拉向台北市政府登記分公司「台灣特斯拉汽車有限公司」獲得核准設立。這也表示特斯拉即將重啟在台業務發展。

繼續閱讀

TESLA Model 3發表!15吋懸浮式螢幕成亮點

原文刊載於:汽車線上情報網 Auto-online

35,000美金售價 預接單全球破15萬張

Model 3可說是TESLA搶攻中低價位車款的重要作品。從TESLA成立至今超過10年頭,首次發表面向一般民眾的中低價位車款。售價僅35,000美金的Model 3一發表就已經獲得全球買家的注目,目前已經有超過15萬張的全球訂單。相信這也會是TESLA生產線的另一挑戰。

繼續閱讀

電動車發展在法國

文章刊載於:汽車線上情報網 Auto-online.com.tw

台灣高雄即將引進相同的電動車分時共享租賃

說到法國,往往第一印象都是這是個以時尚、奢侈品產業以及浪漫的民族性著稱的國家。對於汽車產業,PSA集團旗下的CITROEN、PEUGEOT以及在賽場上具有傑出表現的RENAULT都堪稱是法國的國寶。那電動車呢?喜愛柴油小車的法國人對於電動車又是持怎樣的態度呢?此次就隨著筆者的腳步,來到了花都巴黎做街頭調查,看看法國人在電動車產業的發展究竟是到了怎樣的程度。

義大利設計工作室PINIFARINA設計的Bolloré Bluecar

你沒看錯,義大利設計工作室PINIFARINA跨足綠能車設計,和Bolloré合作的Bluecar為該設計室旗下的綠能轉型之作。Bolloré的Bluecar概念車於2006年日內瓦車展上推出,稍後2008年,PINIFARINA設計的PINIFARINA-Bolloré B0概念車則於巴黎車展面市。這部以都會行使為主,但仍具備高速公路行駛要件的電動車,首批250輛量產車型於2011年12月5日正式投入巴黎Autolib’電動車共享計畫,並且於隔年的2月提供一般民眾購買,售價19,000歐元,加上每月80歐元的租賃費用。直至2014年底,Bolloré Bluecar已在法國境內售出3,770輛(多數用於Autolib’電動車共享計畫),並且成為了2012年法國賣得最好的具備高速公路行駛要件電動車。

繼續閱讀

拜託!特斯拉電動車不是讓你用來「公路旅行」的

文章刊載於: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為何會下這樣的標題?那是因為一篇刊載於彭博商業週刊中文版的文章〈特斯拉車主的中國大冒險吸引了我的注意。

這篇文章是一位來自上海的特斯拉Model S車主所撰。這位仁兄突發奇想地來了趟自駕遊,一路從上海開著特斯拉Model S 85,行駛了1300公里來到帝都北京。在歷經了3天的續航里程焦慮(Range Anxiety),完成了此次有驚無險的旅程。

他老兄還特別引述了特斯拉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言論:「中國車主擔心購買電動車後難以到充電站,這種擔憂完全沒有必要。」車主Alexandra Ho說他此次的旅程為的就是要試試今年2月伊隆馬斯克的言論是否屬實?

先不論其言是否屬實,但我想伊隆馬斯克不是個笨蛋,因為他深知電動車的使用概念完全與內燃機引擎車不同:電動車是絕佳的都會通勤工具,但它絕不適合拿來公路旅行。試問:若是身在台北要出差到高雄,你會傻傻的開車嗎?長途旅行還是會選擇飛機和火車吧。

繼續閱讀

21世紀的汽車產業‬革命 – ‪汽車電動化‬的趨勢。

文章刊載於: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MII金屬情報網 Metal Industry Intelligence

導論

電動車的發展從百年前就已經開始,卻因石化燃料的大量開採以及內燃機引擎的普及,使電動車的發展逐漸受到阻礙。如今,電動車捲土重來,在這一波綠能產業的興起,電動車能否再次崛起?而發展電動車又會遭遇怎樣的困難?擺在人們眼前的會是一個更好的未來嗎?

想看更多,請登入: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MII金屬情報網 Metal Industry Intelligence

 

相關閱讀:
IT產業造車可行嗎?從Google無人駕駛汽車談起

新年的第一場國際車展 CES成智慧移動的展現平台

伊隆・馬斯克的中國夢! 特斯拉中國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