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董想圓電動車大夢,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g3_40
Photo Credit: 小鵬電動車官網

原文刊載於: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一篇來自今週刊的文章〈這群30幾歲的年輕人 幫郭董圓電動車夢!〉,引發了我對台灣的製造業之王郭台銘將如何踏進電動車產業感到好奇。一直以來,鴻海集團專注於替世界上許多3C產業代工製造。如今全球掀起了一波電動車品牌熱潮,而這股熱潮又以近年來極力發展電動車的中國市場最為興盛。曾以中國為最大製造基地的鴻海集團,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讓我們先來看看中國的電動車市場現況。近幾年來,中國的電動車產業可說是蓬勃發展。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宣布將在上海設廠,傳統大品牌更是早在四、五年前就積極和中國自主品牌合作,如德國戴姆勒集團(DAIMLER)和比亞迪(BYD)合作的電動車品牌騰勢(DENZA)、BMW和華晨合作的電動車品牌之諾ZINORO等。

繼續閱讀

廣告

特斯拉的儲能電池看起來很棒,為什麼台灣不發展太陽能要蓋核電廠?

 

文章刊載於:關鍵評論網The News Lens
tesla-powerwall

「讓能源做更有效率的應用。希望美國有朝一日不用再倚靠化石燃料來創造電力。」-特斯拉(Tesla)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這次不賣車了!改推出家用電力儲存系統Powerwall。馬斯克這次又出了什麼新點子?Powerwall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簡單來說就是當你白天上班出門工作的時候,家中的太陽能板幫你把發電之後的能源儲存在Tesla Powerwall當中。當你需要用電時,再將先前儲存好的能源供給使用。

繼續閱讀

電動車換一次電池要16萬好貴,不如開汽油車?拿起計算機算一算吧!

原文出處: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6月27日,北美Nissan日產汽車宣布了旗下電動車Leaf的電池更換價格-5499美元。

為何現在公布這個價格?難道2010年底才上市的Nissan Leaf已經面臨要更換電池的命運?5499美元(約合新台幣165,300元)聽起來好貴啊!如果電池要人們用兩到三年就要更換一次,豈不是相當恐怖?但是真的這麼貴嗎?電池真的這麼不耐用?拿起你的計算機算算吧,電動車其實比你想像的省錢。

01e5888ae9a0ade59c962

一般來說,磷酸鐵鋰電池有數千次的充放電次數以及超過十年的使用期,有的更可以達7,000次以上的充放電週期。而成本較高的鋰酸鈦電池,最猛的可充放電達15,000次,12年後仍保有80%的容量。當然,以上說的都還是理想的狀態下。那我們就打個5折好了,電動車電池都還有5-6年的使用週期。

以Nissan Leaf為例,在電池達到更換週期前,Leaf電動車在一般日常的使用情況下,僅需要付充電的電費即可。當然,也因為電動車沒有內燃機引擎,所以不需要更換機油、皮帶、火星塞等內燃機引擎才有的耗材,電動車在機械結構上比起內燃機引擎車簡單些(看看Tesla Model S擁有前後兩個行李置物空間便可略知一二)。

繼續閱讀

特斯拉開放專利之後:豐田和本田宣布退出電動車大亂鬥

原文出處: 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距離特斯拉(Tesla)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在自家部落格上公布開放專利已經將近一個月。在這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當中,全球的汽車產業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又有什麼應對策略?

然而在談各家車廠的應對策略之前,這邊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議題需要電動車產業投注更多的力量,那就是:大量推行電動車,電池以及充電方面需要形成國際統一標準

正在充電的Tesla Model S|圖片由作者提供

目前市面上的電動車所採用電池分為兩種:鎳氫電池(Ni-MH battery)和鋰離子電池(Li-ion battery)。

兩種電池各自存在著優勢,但由於鋰離子電池在重量、充放電效率比鎳氫電池好上許多,也讓鋰離子電池成為目前電動車電池的主流。而鋰離子電池當中又以磷酸鐵鋰電池較為穩定,有較佳的化學及熱穩定性,不會爆炸且較為安全,同時還擁有數千次的充放電次數及超過十年的使用期。

除了鎳氫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的分別外,在主流的鋰電池部分還有小型圓柱形電池和大型方形電池之爭。與其他汽車產業所用的大型方形電池組不同的是,特斯拉所採用的小型圓柱形電池包具備了較便宜的優勢,但需要更先進的散熱技術、感應技術和架線技術。特斯拉Model S的P85車型中的電池包中包含7,100枚獨立電池,而雪佛蘭伏特(Chevrolet Volt)的大型電池包中只包含288枚電池。特斯拉所掌握的最重要專利之一,就是每個小型圓柱電池的自動化焊接技術。

而在充電的規格上,各個地區、國家也擁有不同的標準。目前的交流電充電界面主要的規範有: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的IEC62196、美國電動機工程協會的(SAE)的SAE J1772以及大陸的GB/T 18487。在直流電方面,規範則以日本的CHAdeMO為主。

由於各個區域、國家都積極的想把自家所採用在充電界面標準推向國際,形成統一規格標準。但這樣各玩各的結果便是讓各地區的電動車各自形成屏障。導致電動車若想要順利地在美國推行,就必須得採用SAE J1772;到了日本便得裝上CHAdeMO充電裝置。

因此,如能加速在電池、充電規格上的統一,勢必能加速電動車的研究以及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