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比燒錢速度的電動車造車競賽 【中國TESLA】NIO蔚來汽車的未來

文章發表於:華城電機Evalue電動車專業網站

隨著TESLA於2019年交付Model 3並且實現首次季度營利,2020年市值一度逼近1,600億美元,躍升成為市值第二的汽車公司。這家令人稱羨的企業,很難想像旗下僅有3種市售車型(Model S、Model 3以及Model X)。許多車廠前仆後繼的想要複製TESLA的成功模式。電動車,一個無論是傳統車廠或者是新創車廠都擠破頭想要進入的產業。其中,又以中國大陸品牌最盛。然而這邊不能不提到,具備類似背景的NIO蔚來汽車。

蔚來汽車 (NASDAQ:NIO),前身為NEXT EV,2014年由李斌、劉強東、李想、騰訊、高瓴資本、順為資本等互聯網企業、投資機構和企業家聯合創立。創立之初還獲得淡馬錫、百度資本、紅杉資本、厚樸、IDG、聯想集團等數十家知名機構的投資。前身NEXT EV承接了電動方程式錦標賽(Formula E)的中國車隊(China Racing),於2014-2015年開始參與電動方程式賽事至2018-2019年賽季。

繼續閱讀

廣告

郭董想圓電動車大夢,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g3_40
Photo Credit: 小鵬電動車官網

原文刊載於: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一篇來自今週刊的文章〈這群30幾歲的年輕人 幫郭董圓電動車夢!〉,引發了我對台灣的製造業之王郭台銘將如何踏進電動車產業感到好奇。一直以來,鴻海集團專注於替世界上許多3C產業代工製造。如今全球掀起了一波電動車品牌熱潮,而這股熱潮又以近年來極力發展電動車的中國市場最為興盛。曾以中國為最大製造基地的鴻海集團,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讓我們先來看看中國的電動車市場現況。近幾年來,中國的電動車產業可說是蓬勃發展。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宣布將在上海設廠,傳統大品牌更是早在四、五年前就積極和中國自主品牌合作,如德國戴姆勒集團(DAIMLER)和比亞迪(BYD)合作的電動車品牌騰勢(DENZA)、BMW和華晨合作的電動車品牌之諾ZINORO等。

繼續閱讀

Tesla一夜狂接23萬張訂單!裕隆裕隆你擦亮眼

原文刊載於: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Photo Credit: Tesla motors

美國西岸時間3月31日晚間8點30分,電動車產業鉅子特斯拉(Tesla)發布旗下第四款車Model 3。還未真正上市、售價僅3.5萬美元的Model 3,截至我敲下鍵盤的這一刻,已經接到全球23萬張訂單。

23萬張預接單?我想特斯拉又再一次的創下電動車銷售紀錄。不同於以往動則十數萬台幣的預購金額,這次你只要付出1000美元便可以在特斯拉官網上下單(目前特斯拉官網已經開放台灣地區買家預定)。當然,你還要具備相當的耐心,因為依照慣例,特斯拉的生產線很可能無法一次負荷這麼多的訂單。根據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說法,最快也要等到2017年底才有辦法交付第一批Model 3到客戶手上。

來看看這部Model 3具備了如何的能耐?首先,15吋懸浮式螢幕成了全車亮點,另外在外觀上還有流線的短車尾設計和全景式天窗車頂,再加上可於6秒內從0加速至96 km/h的衝刺性能,以及345公里以上續航里程。而Model 3也和現行的Model S一樣都具備兩種驅動模式,分別是後驅單馬達以及四驅雙馬達版本。

不過相較於Model 3的面市,我想台灣電動車迷們更關心的是特斯拉即將來台的消息。其實早在2009年以前,特斯拉就已經在台灣設廠。若不是當時的美國政府向特斯拉下最後通牒:想拿高額補助,就要把產線移回國內!特斯拉才黯然收起位在龜山的工廠,離開台灣返回美國。而在今年3月, 特斯拉向台北市政府登記分公司「台灣特斯拉汽車有限公司」獲得核准設立。這也表示特斯拉即將重啟在台業務發展。

繼續閱讀

拜託!特斯拉電動車不是讓你用來「公路旅行」的

文章刊載於: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為何會下這樣的標題?那是因為一篇刊載於彭博商業週刊中文版的文章〈特斯拉車主的中國大冒險吸引了我的注意。

這篇文章是一位來自上海的特斯拉Model S車主所撰。這位仁兄突發奇想地來了趟自駕遊,一路從上海開著特斯拉Model S 85,行駛了1300公里來到帝都北京。在歷經了3天的續航里程焦慮(Range Anxiety),完成了此次有驚無險的旅程。

他老兄還特別引述了特斯拉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言論:「中國車主擔心購買電動車後難以到充電站,這種擔憂完全沒有必要。」車主Alexandra Ho說他此次的旅程為的就是要試試今年2月伊隆馬斯克的言論是否屬實?

先不論其言是否屬實,但我想伊隆馬斯克不是個笨蛋,因為他深知電動車的使用概念完全與內燃機引擎車不同:電動車是絕佳的都會通勤工具,但它絕不適合拿來公路旅行。試問:若是身在台北要出差到高雄,你會傻傻的開車嗎?長途旅行還是會選擇飛機和火車吧。

繼續閱讀

回應網友:關於〈特斯拉的儲能電池看起來很棒,為什麼台灣不發展太陽能要蓋核電廠?〉疑問

文章刊載於:關鍵評論網The News Lens

前言:這還是我第一次為了網友,直接在專欄上回覆。

tesla-powerwall-demand-curve

看到大家對於綠能議題討論得這麼激烈,並引起大家的對於綠能(太陽能)的關注,已然達到我寫文的目的。然而面對諸多不同的聲音,我想在這邊做個補充。

這篇〈特斯拉的儲能電池看起來很棒,為什麼台灣不發展太陽能要蓋核電廠?並沒有說太陽能發電可以完全取代核能發電。我在文中已經提到,如果可以將這樣的技術和概念引進台灣,或許我們不用在台灣這樣一個小島上蓋第四座核電廠。

由於太陽能發電最主要的來源就是日照,有關日照時數的部分,這邊提供台灣全島平均、台北、台南、日本東京以及德國法蘭克福的年均日照時數供大家參考:台灣全島的日照平均時數為1876小時,台北為1405小時,最多的是台南,2598小時。日本東京1881.4小時。德國法蘭克福1586.1小時。相比較下,台南的日照時數比起上述兩地至少都多了700小時以上。

目前太陽能電板分成以下種類:聚光型太陽光發電系統、矽晶太陽能發電系統以及有機或鈣鈦礦太陽電池等。

  1. 聚光型太陽光發電系統需要直射日照,適合建置於沙漠乾燥地區,具備高轉換效率及低溫度係數是其優點,若能配合定日鏡,隨時找到光源,則能產生更有效的應用。
  2. 矽晶太陽能發電系統約佔市場的85%,技術成熟且能吸收散射光,非常適合台灣。
  3. 有機或鈣鈦礦太陽電池質量輕、可彎曲並具備大面積製造特點,適合做成建材以及一般民生應用。

繼續閱讀

特斯拉的儲能電池看起來很棒,為什麼台灣不發展太陽能要蓋核電廠?

 

文章刊載於:關鍵評論網The News Lens
tesla-powerwall

「讓能源做更有效率的應用。希望美國有朝一日不用再倚靠化石燃料來創造電力。」-特斯拉(Tesla)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這次不賣車了!改推出家用電力儲存系統Powerwall。馬斯克這次又出了什麼新點子?Powerwall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簡單來說就是當你白天上班出門工作的時候,家中的太陽能板幫你把發電之後的能源儲存在Tesla Powerwall當中。當你需要用電時,再將先前儲存好的能源供給使用。

繼續閱讀

伊隆・馬斯克的中國夢! 特斯拉中國行不行?

原文出處:汽車線上情報網 Auto-online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eaa20c8bc0c0a9c812473cb63e5c38ae from inside.com.tw

2014年的第四季對電動車巨擎TESLA來說絕對不是一段好過的日子。先是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有可能和BMW合作的公開言論得不到BMW的認同,間接導致了TESLA在納斯達克(NASDAQ)的股價下跌。隨後再遇上特斯拉中國區總裁吳碧瑄離職,而這已經是這家積極搶攻中國市場的電動車廠兩年內的第三次高層人事異動,當然頁岩氣革命導致油價下跌這時候也要補上一槍。面對一連串的負面消息,許多人對這家電動車廠未來的發展從一開始的樂觀演變至今,也漸漸露出了疑慮。

TESLA,一家從矽谷發跡的電動車廠,其商業經營模式和傳統汽車有著相當的區別。傳統汽車業相對的保守,在TESLA身上看不到。我想,這和TESLA的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的行事作風有相當大的關係。這位南非裔美籍的矽谷金童,總是有著出其不意的點子和用不完的精力。這樣的特質與矽谷的創新理念可說是天作之合。但這也讓這位「鋼鐵人」在進攻目前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大陸時卻是處處碰壁。

繼續閱讀

TESLA Model S和NISSAN Leaf為何賣得這麼好? 不同於傳統汽車產業的電動車思維

文章刊載於:汽車線上情報網 Auto-online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tesla-model-s-chassis-and-air-suspension

特斯拉 (TESLA ) 的成功,似乎不僅僅止於歐美!自從年初Model S在中國上市後,造成一股TESLA 電動車風潮。雖然TESLA 先前和中國兩大電力供應商(國家電網以及南方電網)的協商不甚順利,但就在8月29日,TESLA 已經和中國聯通達成協議,即將在中國境內建400座充電站。消息一出,TESLA 股價立即站上每股272美元的新高。

或許有些人會問,許多車廠都不看好的電動車,為何TESLA ModelS 以及NISSAN Leaf卻得以風靡歐美?事實上,許多汽車大廠都有電動車型,諸如TOYOTA RAV4 EV, HONDA Fit EV, FORD Focus EV以及CHEVROLET Spark EV等都是大廠所製造出來的電動車,依照以往的品牌經驗,大廠幾乎等口碑。但是仔細一看銷量,其他電動車完全比不上Model S以及Leaf這兩部電動車!

繼續閱讀

又一個大膽政策:Tesla推沒有汽車廠商敢做的「8年不限里程保固」

文章刊載於: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8年不限里程保固!我想目前為止在汽車業界應該還沒有人敢做出「8年不限里程保固」的承諾。

特斯拉(Tesla)CEO伊隆‧馬斯克(Elon Musk)8月15日在特斯拉自家的部落格上發表了一篇對所有特斯拉85kWh Model S車型車主以及投資者的文章中提到,將提供所有的85kWh Model S車主(無論購買年份)8年的電池以及電動車本身保固。

伊隆‧馬斯克還做了以下的說明:「這樣一個不限里程8年的延長保固,早該在我們推出Model S時就一併推出。如果我們真正相信,電動機從根本上比內燃機更可靠,具有更少的機械零部件,無油性殘留物或燃燒後的廢氣等,那麼我們的保固政策應該反映這一點。」

繼續閱讀

特斯拉開放專利之後:豐田和本田宣布退出電動車大亂鬥

原文出處: 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距離特斯拉(Tesla)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在自家部落格上公布開放專利已經將近一個月。在這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當中,全球的汽車產業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又有什麼應對策略?

然而在談各家車廠的應對策略之前,這邊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議題需要電動車產業投注更多的力量,那就是:大量推行電動車,電池以及充電方面需要形成國際統一標準

正在充電的Tesla Model S|圖片由作者提供

目前市面上的電動車所採用電池分為兩種:鎳氫電池(Ni-MH battery)和鋰離子電池(Li-ion battery)。

兩種電池各自存在著優勢,但由於鋰離子電池在重量、充放電效率比鎳氫電池好上許多,也讓鋰離子電池成為目前電動車電池的主流。而鋰離子電池當中又以磷酸鐵鋰電池較為穩定,有較佳的化學及熱穩定性,不會爆炸且較為安全,同時還擁有數千次的充放電次數及超過十年的使用期。

除了鎳氫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的分別外,在主流的鋰電池部分還有小型圓柱形電池和大型方形電池之爭。與其他汽車產業所用的大型方形電池組不同的是,特斯拉所採用的小型圓柱形電池包具備了較便宜的優勢,但需要更先進的散熱技術、感應技術和架線技術。特斯拉Model S的P85車型中的電池包中包含7,100枚獨立電池,而雪佛蘭伏特(Chevrolet Volt)的大型電池包中只包含288枚電池。特斯拉所掌握的最重要專利之一,就是每個小型圓柱電池的自動化焊接技術。

而在充電的規格上,各個地區、國家也擁有不同的標準。目前的交流電充電界面主要的規範有: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的IEC62196、美國電動機工程協會的(SAE)的SAE J1772以及大陸的GB/T 18487。在直流電方面,規範則以日本的CHAdeMO為主。

由於各個區域、國家都積極的想把自家所採用在充電界面標準推向國際,形成統一規格標準。但這樣各玩各的結果便是讓各地區的電動車各自形成屏障。導致電動車若想要順利地在美國推行,就必須得採用SAE J1772;到了日本便得裝上CHAdeMO充電裝置。

因此,如能加速在電池、充電規格上的統一,勢必能加速電動車的研究以及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