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 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距離特斯拉(Tesla)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在自家部落格上公布開放專利已經將近一個月。在這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當中,全球的汽車產業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又有什麼應對策略?
然而在談各家車廠的應對策略之前,這邊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議題需要電動車產業投注更多的力量,那就是:大量推行電動車,電池以及充電方面需要形成國際統一標準。

正在充電的Tesla Model S|圖片由作者提供
目前市面上的電動車所採用電池分為兩種:鎳氫電池(Ni-MH battery)和鋰離子電池(Li-ion battery)。
兩種電池各自存在著優勢,但由於鋰離子電池在重量、充放電效率比鎳氫電池好上許多,也讓鋰離子電池成為目前電動車電池的主流。而鋰離子電池當中又以磷酸鐵鋰電池較為穩定,有較佳的化學及熱穩定性,不會爆炸且較為安全,同時還擁有數千次的充放電次數及超過十年的使用期。
除了鎳氫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的分別外,在主流的鋰電池部分還有小型圓柱形電池和大型方形電池之爭。與其他汽車產業所用的大型方形電池組不同的是,特斯拉所採用的小型圓柱形電池包具備了較便宜的優勢,但需要更先進的散熱技術、感應技術和架線技術。特斯拉Model S的P85車型中的電池包中包含7,100枚獨立電池,而雪佛蘭伏特(Chevrolet Volt)的大型電池包中只包含288枚電池。特斯拉所掌握的最重要專利之一,就是每個小型圓柱電池的自動化焊接技術。
而在充電的規格上,各個地區、國家也擁有不同的標準。目前的交流電充電界面主要的規範有: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的IEC62196、美國電動機工程協會的(SAE)的SAE J1772以及大陸的GB/T 18487。在直流電方面,規範則以日本的CHAdeMO為主。
由於各個區域、國家都積極的想把自家所採用在充電界面標準推向國際,形成統一規格標準。但這樣各玩各的結果便是讓各地區的電動車各自形成屏障。導致電動車若想要順利地在美國推行,就必須得採用SAE J1772;到了日本便得裝上CHAdeMO充電裝置。
因此,如能加速在電池、充電規格上的統一,勢必能加速電動車的研究以及發展。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