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個「懂事」的孩子,還不如當「董事」的孩子

原文出處: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Photo Credit:  Scooter Lowrimore  CC BY 2.0
Photo Credit: Scooter Lowrimore CC BY 2.0

我是個喜歡聽故事的人。每每在朋友的聚會上面總會聽見來自世界各地不一樣的故事。在每一個世界的角落,發生的故事也都不盡相同。而這次的故事,來自於我一位任職於某私人銀行的朋友A君。

在工作上,他常常接觸到被他戲稱為「天上的人」的客戶、同事,或是來求職的應試者。為何稱為「天上的人」?或許是因為這些人們多半不食人間煙火、不知人間疾苦吧!他們過的生活,讓我們這些生活在現實地獄的人們感到嫉妒又羨慕。

繼續閱讀

廣告

想要更國際化的工作? 試試LinkedIn吧!

d330073
Forbes(富比士雜誌),相信許多關心國際財經新聞的人都知道,這是一本美國知名的商業雜誌。它在這個月(六月)初發表了一篇以科技產業為主的榜單。榜首? 是打敗臉書的美國專業社群網站LinkedIn。

這份榜單是以2013年25家成長最快的科技公司為排名。LinkedIn打敗臉書、Google等其他知名公司,以營收成長高達80%讓其他公司望其項背。同時富比士也預估未來三年LinkedIn的成長率為51%,讓這個2011年才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 首次公開募股)的公司,成為了榜首。

或許很多台灣人不曉得LinkedIn是一間什麼樣的公司、提供用戶什麼服務? 也或許你曾經用過,但是卻不清楚它可以為你的職業生涯帶來怎樣的效益? 比起臉書,LinkedIn走的是更職業化的服務內容,它提供來自全世界用戶上傳編輯自己的職業經歷,同時搭配應用軟體,讓用戶盡情地展現自己的專業履歷。和台灣常見的求職網站不同,LinkedIn沒有所謂制式化的履歷設定,用戶的履歷可以依照自己想要的模式打造檔案更重要的是,這些服務都是免費的。

職業人士可以在LinkedIn上和全世界相同或是不同領域的人交換意見。用戶們也可以自行設定自己的職業資料曝光程度。同時LinkedIn上還有許多不同的公司、 Group(族群),可以讓用戶加入追蹤,以便獲取最新的行業資訊。

這樣聽起來,LinkedIn似乎和台灣大眾最常接觸的求職網站104、1111等人力銀行有所雷同。的確,許多人會用LinkedIn來找工作,不過比起台灣的求職網站,LinkedIn充分的運用社群網站的優勢,如: 根據用戶習慣或專業領域提供展業新聞以及根據不同地點的設定來提供用戶服務、發表即時的貼文、獲取來自其他聯繫人(contacts)的消息以及與Twitter同步等,同時LinkedIn也提供多種不同語言,讓LinkedIn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享有高知名度。當然,若是求職者想更快的被潛在雇主發掘或者想擁有更多的服務資源,LinkedIn也提供付費方案。

繼續閱讀

親愛的大學生,勇敢去賺取你的人生履歷吧!

這篇文章的發想,來自於一場我還沒有以系友身份參與的系友座談會,以及一群迷惘的英文系大學生。在我大三、大四的時候,我也曾經坐在台下看著學長姐們返校和我們談談他們畢業後的發展。

終於遇到路況好、風景優的一小段66號公路。打著赤腳走著,幻想自己是大明星…

或許因為自己是英文系出身,很多時候我們的出路被定位成:翻譯、文學研究或者是教職。好似沒有其他專長,我們的出路就僅限於一個手掌數得出來的範圍。

但事實上,許多從英文系畢業的學生,往往在不同領域都有不錯的發展。就拿那天其中一位已畢業並受邀回校的學妹來說好了,自從學校畢業後,她順利地進入廣告公關業,從一個Account Executive做起。親愛的大學生,這時候或許你會問:「一個不是傳播本科系畢業的新鮮人,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廣告公關業謀職?」

答案?不難!原因就在於大學時期的種種經歷。

我還記得當初在她找到初入社會的第一份工作時那股喜悅。她說正因為曾經擔任並積極參與過畢業公演的公關負責人,發現自己在這方面的長才。同時以往培養出來的文學底子,也讓她在現在的文創產業上有不同於其他人的體認。

然而在那場座談會中,我這位畢業七年、和我交情匪淺的學妹透過與系上老師以及目前在學學生的交談發現,許多進了英文系的同學,因為擔心自己念了文學系所之後,往後在找工作上會吃虧。當然她也被問到:「學姐,我想進入廣告行銷企劃領域? 請問我該怎麼辦? 我要畢業了,但文學課讓我覺得好無用、我好焦慮… …」

因為焦慮,學生們便要求系上多開幾門應用英語、網路行銷或大傳相關課程等,目的是為了將來好謀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