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網友:關於〈特斯拉的儲能電池看起來很棒,為什麼台灣不發展太陽能要蓋核電廠?〉疑問

文章刊載於:關鍵評論網The News Lens

前言:這還是我第一次為了網友,直接在專欄上回覆。

tesla-powerwall-demand-curve

看到大家對於綠能議題討論得這麼激烈,並引起大家的對於綠能(太陽能)的關注,已然達到我寫文的目的。然而面對諸多不同的聲音,我想在這邊做個補充。

這篇〈特斯拉的儲能電池看起來很棒,為什麼台灣不發展太陽能要蓋核電廠?並沒有說太陽能發電可以完全取代核能發電。我在文中已經提到,如果可以將這樣的技術和概念引進台灣,或許我們不用在台灣這樣一個小島上蓋第四座核電廠。

由於太陽能發電最主要的來源就是日照,有關日照時數的部分,這邊提供台灣全島平均、台北、台南、日本東京以及德國法蘭克福的年均日照時數供大家參考:台灣全島的日照平均時數為1876小時,台北為1405小時,最多的是台南,2598小時。日本東京1881.4小時。德國法蘭克福1586.1小時。相比較下,台南的日照時數比起上述兩地至少都多了700小時以上。

目前太陽能電板分成以下種類:聚光型太陽光發電系統、矽晶太陽能發電系統以及有機或鈣鈦礦太陽電池等。

  1. 聚光型太陽光發電系統需要直射日照,適合建置於沙漠乾燥地區,具備高轉換效率及低溫度係數是其優點,若能配合定日鏡,隨時找到光源,則能產生更有效的應用。
  2. 矽晶太陽能發電系統約佔市場的85%,技術成熟且能吸收散射光,非常適合台灣。
  3. 有機或鈣鈦礦太陽電池質量輕、可彎曲並具備大面積製造特點,適合做成建材以及一般民生應用。

繼續閱讀

廣告

開玩笑的吧!大學畢業22K哪能負擔得起這種「小確幸」?

原文出處: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Photo Credit:  Jessie.yang  CC BY 2.0 那部鬧得沸沸揚揚的疑似連勝文競選「小確幸」微電影,最近成了大家熱烈討論的話題。不到2分鐘的影片描述了年輕女子在大台北地區的一日生活。只是這樣的縮影,真的是那些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負擔得起的生活嗎 我說製作這部影片的人或許是立意良好,打算把台北塑造成一個適合生活的慢活城市。尤其是那張不離手的悠遊卡(影片最後說了這是「勝文」的努力,雖然連勝文競選團隊已經否認影片出自他們之手),只要一卡在手,大台北地區便利生活便掌握在手中。 那為什麼這部影片會遭受大家的吐槽且不以為然? 將時間拉回到一年多以前,一篇在商業周刊上曾引起廣泛討論的文章:22K吃不起的三寶飯  。文章中提到一個勤奮工作的年輕人,領著23K(比22K好一點點),中午用餐時間站在燒臘店門口,卻因為要省錢,只能買一碗貢丸米粉湯……當然這樣的故事也吸引了新聞談話節目的眼珠,同時也引起了許多話題。 繼續閱讀

為什麼我們都喜歡台灣,卻不留在台灣?

Photo Credit: Kazuyuki Shimatani CC BY SA 2.0

Photo Credit: Kazuyuki Shimatani CC BY SA 2.0

曾經在商業周刊的專欄部落格閱讀過一篇由黃齊元先生所寫的文章〈如果你年輕又有才華,千萬別留在台北〉,裡頭提到台北儼然成為「一個崇尚『簡單』、『慢活』的文化創意新都。」

看到這樣的描述,如果你是個年輕又自詡為「文青」的台北人,或許你會為此「讚美」而感到驕傲。台北真的很適宜居住,在這邊可以找到的是方便、人文以及其他國際大都市沒有的一股悠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