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因為高手真的藏在民間

文章刊載於:三立新聞網setn.net關鍵評論網The News Lens

Photo credit: Wikipedia

你知道安迪‧沃荷(Andy Warhol)嗎?那個透過大量複製並以流水線生產藝術作品的美國著名Pop藝術家,他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

這在素人明星比比皆是的今天,是多麼理所當然的一句話,然而當年安迪‧沃荷說出這句話時,那是一個連網際網路都還不曉得是什麼東西的年代。

想到這句話,是因為前陣子發表的〈特斯拉的儲能電池看起來很棒,為什麼台灣不發展太陽能要蓋核電廠?〉和〈回應網友疑問〉兩篇文章,在網路上引起了一陣討論。許多關心能源發展議題的人士紛紛在網路上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更甚者也有人直接到我的臉書粉絲專頁留言,當然許多留言當中夾雜情緒性的字眼也是有的。

身為一個關心綠能科技以及電動車的產業人士而言,能以兩篇加起來三千多字的文章得到關注,我已經感到相當的開心。畢竟,寫文章很多時候不就是為了突顯許多應該被關注的議題嗎?

繼續閱讀

廣告

「走都來不及了,你怎麼會想回來?」 因為我們散居世界各地,為的就是這一刻的來臨

文章刊載於:關鍵評論網The News Lens三立新聞網setn.com

三立新聞網標題:那些年,我們散居世界各地

Photo Credit: Changlc CC 0 台北東區

紐約、舊金山、矽谷、東京、上海、香港、澳門、胡志明市、新加坡、柏林、法蘭克福、倫敦…以上,我列出了那些有著朋友足跡的城市。

那些年,我們散居世界各地。

包含我自己在內,有好多同學朋友已經超過5年沒有在台灣長期生活、工作過了。對於台灣,慢慢都有種熟悉但又陌生的感覺。然而,每當放長假時,當其他台灣的朋友們都在忙著準備出國旅行時,我們放長假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回家。

25歲到35歲的十年間,人生當中最輝煌的十年,散居世界各地的我們,努力地賺取不一樣的經驗。

繼續閱讀

年輕人別再被恐嚇了!害怕競爭只有只有被邊緣化的份

文章刊載於:三立新聞網setn.com關鍵評論網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標題:中國人來台就業拉低薪資水準?或許我們該問,現在這種台灣薪水吸引得到優秀大陸人才嗎?

Photo credit: udn.com.tw

春運,動物史上最大規模的哺乳類動物遷徙,每年春節都在中國大陸上演著。已到上海工作近三年的我,自然而然也成為了參加春運的一份子。

而今年,就當我和內人一下飛機、踏上台灣桃園機場同時,我們同時都感受到了一股親切、熟悉的家鄉氛圍。當然,空氣中瀰漫的「小確幸」,也是我們在上海不曾感受的氣氛。

這樣的場景,讓我不由得想到年前看到的一篇報導:學者:中國商務人士 來台搶工作。文中提到:「一旦服貿協議生效後,會有更多中國商務人士、白領勞工來台搶工作,除拉低台灣薪資水準、不利年輕人就業外,也增添國安疑慮。」

繼續閱讀

獎金、加薪一起來! 年終工作考績評量該怎麼寫?

文章刊載於:三立新聞網setn.com

職場(Photo Credit:flickr/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https://www.flickr.com/photos/usacehq/8579050549/in/photolist-88qRRZ-88u7qE-oDGgvv-nTrNNG-8NqreE-oc6ejQ-gmt9r1-awW632-nTrNV5-mTHn3B-nVn1Du-7CuezY-paSRYP-9i4kpH-9i45kz-9i4kvF-9i7pRE-ebsU3A-bSBQyt-8mppYJ-puDX4s-6pQ4Pk-88qRLD-8Gyd4-9sXHt-8VESt-gxHzsu-9ES12m-aKD7mT-9zRFb-7Cqn2H-8TNz6Z-6pQ5en-78eoK6-5UTmpg-78emH6-8ddyZD-9EBFjn-e5cvyy-e56SQD-9EEAcN-97Xagu-9EBFbv-5LtjXf-9EP3HP-9Wkiu1-8TREaA-5LJ9V-6pQ4jB-7NRXku

圖/flickr/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

農曆新年即將來到,許多公司都會選在這個時候辦尾牙!不過比起尾牙,我想許多人更關心的應該是即將到手的年終獎金和來年的加薪吧!

 

年終獎金、加薪是不是聽起來很誘人?在台灣,除非你進入的是上市公司、大集團或者是外商等在制度上面相對完善的公司,否則一般的中小企業對於底下的員工在獎金或是加薪上,很多時候都是依照老闆的’感覺’來發放、調整。當然,也不排除你遇到一個「佛心來著」的中小企業主,在公司有盈餘時,願意跟員工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如果你正好在一個大企業抑或是制度嚴明的外商公司,那麼以下內容你應該不想錯過。有聽過年終工作考績評量(Annu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嗎?這是許多大企業用來評鑑員工一年以來的表現所作評量表。恰巧,由於本人的工作合約正好是在今年底換約。在換約的同時,也是公司以及上司檢視個人一年來的工作表現。以本人所在的公司為例,工作考績評量上面通常會出現以下幾個項目:

 

  1. 工作職能以及負責專案
  2. 工作表現總結
  3. 工作表現屬性評估
  4. 鑑定結論與建議
  5. 發展以及訓練需求
  6. 未來目標設定

  繼續閱讀

新年的第一場國際車展 CES成智慧移動的展現平台

文章刊載於:汽車線上情報網 Auto-online 三立新聞網setn.com關鍵評論網The News Lens

甫於美國拉斯維加斯結束的CES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國際消費電子大展),從去年開始,已經變成了各家汽車大廠展現車用電子技術的最佳平台。去年的CES上,FORD展出了C­Max太陽能混合動力車;MERCEDS­BENZ則是和矽谷新創公司Pebble合作,推出了可以和汽車互聯的Pebble手錶;TOYOTA則是展示了FCV燃料電池車,而AUDI則是和Google合作,在AUDI的導航系統上整合了Google Earth的衛星圖像和街景模式,並且也進一步展示了其車輛自動駕駛技術。 今年,各家汽車品牌說是變本加厲,搞得CES被喻為新年的第一場國際車展。當然,無論是傳統汽車大廠、車用電子品牌亦或是軟體電商等,無不部將CES當作展現自家最先進電子技術的最佳平台。身為一個車迷,2015的CES看點有哪些呢?

MERCEDES-BENZ無人駕駛概念車F015 Luxury inMotion

MERCEDES-BENZ的無人駕駛概念車F015 Luxury inMotion

說到無人駕駛,或許大家首先想到的會是Google的Driverless無人駕駛汽車。為了不讓Google專美於前,MERCEDES-BENZ這款F015 Luxury inMotion概念車將無人駕駛汽車提升到了另一個境界:透過車聯網將駕乘者安全的送達目的地,汽車只是人們從點到點的運輸工具,任何的交通路況以及操駕皆不需駕駛人操心。同時由車名也可看出,F015 Luxury inMotion也融入了“奢華”的概念,讓汽車成為了人類除了家之外的第二個生活空間。

F015 Luxury inMotion奢華的內裝

繼續閱讀

面對重責大任 年輕人你敢不敢擔起來?

文章刊載於:三立新聞網www.setn.com關鍵評論網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標題:

比起「專業」,你是否更相信「經驗」?但如果你相信未來,你就要相信年輕人

葉芝邑(右下)在網路上爆紅。(圖/翻攝自葉芝邑臉書)

22歲的葉芝邑,去年才剛從大學畢業的女生,在柯文哲競選台北市長期間,透過青年海選計畫脫穎而出,這位初生之犢之後便擔任柯文哲的競選助理。在競選期間,當柯文哲出現失言危機時,葉芝邑便會不時地戳柯P的肩膀、提醒著這位當時正在角逐台北市長的候選人注意言行。年僅22歲,她也被稱為最年輕的新聞幕僚。

28歲的卓冠廷,以不到30歲的年紀當上台中市新聞局長。若從畢業、當兵後開始算起,這位出社會不到5年的年輕人,在歷經過廣告公司AE、報社記者、國會助理數年的歷練之後,成為了台中市長林佳龍小內閣中新聞局長人選。「這是個翻轉的新世代,也是翻轉的新時代。」一句出現在台中市政府首長簡介的話,似乎訴說著年輕世代即將創造一個不一樣的風景。

繼續閱讀

BMW或入股TESLA?!Elon Musk葫蘆裡賣什麼藥?

原文刊載於:汽車線上情報網 Auto-online三立新聞網 setn.com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nes

或許是被這一波的頁岩氣革命逼急了,原本大勢看好的TESLA電動車,股價在2014年12月的第一週硬是下跌了6%。和前些日子的風光相比,面對DAIMLER集團和日本豐田TOYOTA大幅拋售持股的特斯拉,似乎遭遇了發展上的一些困難。

1418569294

 

和傳統汽車產業不同,就算不賣電動車,TESLA也沒有內燃機引擎車(也就是俗稱的汽油、柴油車)作為後盾。面對沒有進可攻、退可守的套路可用,TESLA在電動車的發展道路上,只有一股腦往前的份。背後,除了深不見底的懸崖外,等著看好戲的可是大有人在。

因此,把電動車產業這塊餅做大,是TESLA持續在做的事,所以才會有先前開放專利這樣大膽的作為。(相關文章:電動車產業的一劑續命針:特斯拉開放所有專利是為了改變世界,還是不得不為?)

繼續閱讀

「大陸和台灣的真實差距」太荒謬,看完還真的哭了!

原文刊載於: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三立新聞網

那篇差一點就要被我遺忘的文章,在我看到徐嶔煌的〈打臉國民黨打到崩盤!看年輕世代寫下「四個第一」〉之後,又重新回到我的腦海中。

先說說徐嶔煌這篇文章好了,個人認為這篇文章點出了年輕世代(20-40歲)超脫藍綠的思維模式。對於政治向來冷漠的年輕世代,終於體認到如果不參與政治,那就等著讓別人來主導未來,所以才會有先前的聲援洪仲丘、太陽花等運動。

同時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在這次的選舉中呈現了翻轉的局面,意即傳統媒體的式微和慢速,敵不過猶如病毒式傳播且即時的網路媒體。誰能夠更快的回應網路議題,甚至是重視網路上的意見,並且加以運作和整合,誰就能獲得年輕世代的支持。

文章中也說,這個20-40歲的族群高達650萬人。當這650萬人的權益深深受到了打擊,不得不站出來為自己的未來發聲的時候,那些不重視這個族群的人就真的要倒大楣了。看看這次選舉的結果,以往藍營認為小輸的局面成了大輸,大贏成了小贏,還有人敢說這650萬人的意見他們看不上眼嗎?

同時,這次選舉也說明了一件事,就是許多年輕世代對於現階段政府的不信任。一樣擺脫不掉的22K、油電雙漲薪水不漲、向財團傾斜的政策、居住正義、黑心食品、餿水油等事件,明顯地看出政府儼然無法為人民監督、保障權益。除此之外,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從有能力繳稅的年輕世代剝削。此時的年輕世代,只希望用選票來表達心中的不快。

而那篇在我腦海中的文章又是什麼呢?

幾週前,一位曾一起工作的陸籍同事,在微信上傳來了一篇名為〈大陸和台灣的真實差距,看完哭了!〉的文章。他問我:「這篇文章上面說的都是真的嗎?需要你驗證一下!」

說起這篇文章,我看完之後真的「哭了!」哭的是他寫的台灣好像跟我認得的不太一樣,似乎把台灣描述成了天堂一般。這文章的開頭寫著:

「台灣人民的生活是非常富裕的,人均年收入在3萬美元左右,相當於大陸的15倍。世界90%的筆記本(筆記型電腦),是台灣企業生產的、20%的石油生產被台灣控制。在中國大陸,台灣的旺旺、康師傅、統一等,都是所在行業的領軍企業。」

光看完這一段,我眼淚都要掉下來了,原來台灣人的生活在大陸人心中是這樣的啊!心想這肯定不是台灣人寫的。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繼續閱讀

殘酷戰場「F1」賽車:你該向其學習的五個職場觀點

原文刊載於:三立新聞網關鍵評論網The News Lens

2014年的一級方程式賽車(Formula One,簡稱F1)賽季已於11月23日結束。英國車手Lewis Hamilton拿下生涯的第二個世界冠軍頭銜。29歲年紀輕輕的他就已經擁有兩個世界冠軍頭銜,更在23歲進入F1的第二年(2008年)就獲得個人生涯的第一個F1世界冠軍。目前他也是F1史上第一個擁有F1世界冠軍頭銜的黑人車手。

然而這篇文章我們所要提出的,並不是細數Lewis Hamilton的F1生涯歷史,而是希望從這個現今世界上最火紅的賽車運動中,提出一些值得我們在職場上學習的觀點。

F1這個擁有廣大車迷群眾支持的賽車運動,是目前世界上數一數二商業化的運動之一。從每年參賽的隊伍需要向FIA(國際汽車聯合會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utomobile,簡稱國際汽聯FIA)繳交高額保證金(後來因為門檻太高,FIA則設定了4000萬美元的車隊經營費用上限),到遍及世界的賽道以及轉播權利金,同時還有捧著大把鈔票等著贊助賺取曝光的企業。FIA雖然名為非營利組織,但實際上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吸金機器。

就因為F1擁有如此龐大的商業利益,許多車廠、車隊都想藉F1闖出名號,這其中不乏知名車廠如Ferrari、McLaren、Mercedes-Benz等,九零末期至本世紀初更有BMW以及Toyota等汽車大廠,如今也傳出Audi即將要進入這塊產值破千億美金的燒錢遊戲。

除了眾多車隊想要擠進F1的世界,許多車手更將F1視為職業賽車手的最高殿堂。這樣的前提之下也造就了F1無比殘酷的競爭環境。身為一個車手,該如何在這樣的職場環境下取得一席之地甚至是力拚冠軍?就讓我們來看看要在這個堪稱世界上最殘酷的職場生存需要具備哪些要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