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電動車時代 政府和身為潛在使用者該做什麼準備?

文章發表於:華城電機Evalue電動車專業網站

2019年,台灣的電動車市場似乎較以往活絡了些。細數今年在台上市的電動車,包括了電動車產業領頭羊TESLA的Model 3、新改款的NISSAN平價量產電動車LEAF、英國經典品牌JAGUAR的I-Pace、以及市場討論度頗高的德國跑車品牌PORSCHE首款量產電動車Taycon等。不過相較於臨近的幾個市場,如:中國大陸、香港、日本等國家,電動車在台灣的熱度仍然比不上這些市場。

在台灣,政府的相關電動車政策和補助措施總是慢半拍。而許多消費者,對於電動車或多或少都還存在著刻板印象,這些刻板印象包含了:電動車充電不方便、續航里程低、電池會爆炸、電動車跑不快等(沒錯,2019年的今日還是有人認為電動車跑不快…)。同時,迷信品牌大過於產品本質的仍大有人在。也因此在發展電動車的道路上,台灣可說是走得特別艱辛。

一直以來,台灣以電動車產業鏈大國自居,無論是電池、充電系統、馬達,台灣都在世界電動車供應鏈佔有一席之地。未來在發展電動車的進程上,無論是政策的補助抑或是充電樁、站等乃至於「智慧電表」等基礎設施的建置早已是刻不容緩。相較於充電站、樁,一般人對於「智慧電表」這個名詞似乎相對陌生。

「智慧電表」和「智慧電網」已經不是一個新的概念,這兩個名詞早在筆者10多年前赴美求學時,舊金山灣區Bay Area的電力供應商-太平洋瓦斯電力公司PG&E在當時就已經積極為舊金山灣區的家戶安裝「智慧電表」,以便完成「智慧電網」建置。

那何謂「智慧電表」?這和我們目前台灣大多數人所用的傳統電表有何差異?為何電動車發展需要建立「智慧電網」?

一、可即時回傳數據給電力供應商 ,不必再進行抄表步驟
傳統電表紀錄家戶的用電量,但電力供應商無法即時得知用電多少,只有利用抄表的方式,才能知道家戶用電量,但智慧電表紀錄可即時回傳數據給電力供應商 ,不必再進行抄表步驟。同時即時回傳用電量,電力可更精準的掌握需電量,不必發太多的電。目前台灣的發電量都是依照預估用電,再加上6%的備用量,如果無用的電力無法儲存,即造成浪費,實屬可惜。

二、具備連網功能,用戶可以手機搖控用電。可更精準掌握用電
由於智慧電表具備連網功能,用戶可以手機搖控用電。如此便可精準掌握用電,未來還可實施不同時段不同電價的浮動費率制。目前台灣僅工廠實施浮動費率。待「智慧電網」建構完成後,用戶便可以在非尖鋒時刻多用電以節省電費,同時電價也可比照手機有不同費率的「套餐式」電價,讓用戶能有更多選擇。

對於電動車使用者而言,有了「智慧電表」以上兩種功能,用戶可選擇電價低的時間段對電動車進行充電,以減省費用。而電力供應商也可精確的了解電動車充電時的實際用電量,精確計費,避免短收或溢收等爭議。因此除了充電站、樁基礎設施建置外,「智慧電表」乃至於「智慧電網」應同為發展電動車不可或缺的要項。

和政府單位相較之下,一般民眾迎接電動車時代,更重要的是使用習慣和觀念的轉變。台灣地狹人稠,屬於高度城市化的國家。且從高鐵建置完成之後,往來南北的時間大大縮短,這也使得一般民眾的通勤時間與距離大幅減少。

有了天時、地利,剩下的就是人和了。而這裡所指的人,也就是一般廣大消費者群眾。那至於要如何做到「人和」呢?以下提供兩點看法:

一、改變車輛的使用習慣
還記得人們剛從傳統手機轉換成智慧型手機時有多麼不習慣嗎?以往傳統手機具備了撥號按鍵(更甚者如黑莓手機還有實體的字母鍵盤)質輕且超長待機時間,讓當時不習慣智慧型手機的傳統手機用戶找到了不換智慧型手機的藉口。那時常常聽到傳統手機用者是如何地抱怨智慧型手機:「這手機沒鍵盤怎麼用啊?打電話傳訊息豈不是很不方便?」、「這手機待機時間也太短了吧?我的舊手機可以一個禮拜才充電一次耶!」、「這手機有點重耶!我的舊手機都比這輕多了!且攜帶更方便。」

時至今日,您是否還會如以上一般抱怨您的智慧型手機呢?

電動車也是同樣的道理,大多數消費者最常說的是:「如果車沒電了,要充電怎麼辦?」「我的車子續航里程有辦法從台北開到高雄嗎?」等問題。實際上根據台灣交通部統計,民國105年國人駕駛車輛平均每次的行駛里程為34.8公里,而就算是在幅員廣大的美國,每人每日的平均行駛里程也僅40英里(約為64公里),以目前市面上電動車動輒320公里以上的續航里程,使用者3至4天在進行充電即可。

電動車使用者需要的並不是擔心充電問題,而是改變使用習慣,更精確的計畫行程以避免使用者陷入「續航里程焦慮」;在車輛不使用時,就如同智慧型手機一般插上充電裝置進行充電;其高扭力輸出、低噪音、零排放的特性,是都會移動的絕佳工具。這些使用習慣的改變,都挑戰著人們既有對內燃機汽車的經驗和認知,在觀念尚未進步以前,電動車的推廣的確不容易。。

二、電動車不僅僅是「綠能」,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包含早期進入者,電動車的使用者看待電動車,已無法以「綠能」二字簡單概括,駕駛電動車儼然成了一種生活態度。在這個時代電動車代表的是潮流先驅。同時使用者對於科技的掌握度,也高於一般人。

以在台灣逐漸建立起使用族群的GOGORO為例,當GOGORO 1一上市時,所吸引的族群並非是為了「節能」而選擇電動機車,是因為喜歡上了不同於一般機車的設計以及徹底顛覆傳統機車/電動機車的概念,這也讓GOGORO在初期建立起一票死忠的使用者。這和TESLA電動車的早期使用者不謀而合。

比起GOGORO電動機車,電動車更像是一部巨大、具備高度智慧、強大連網功能的行動裝置。透過強大的軟體功能,TESLA電動車可以不斷的強化性能、導航功能、自動駕駛等,幾乎所有的功能都可透過軟體更新進行變更及強化。這樣的使用概念,早已和「綠能」脫鉤,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嶄新的生活態度。

電動車,這個新時代的產品,政府的遠見扮演著成事與否的關鍵角色。放眼電動車發展較成熟的市場,政府推著相關廠商亦步亦趨的向前邁進,反觀台灣似乎是由廠商推著政府,但政府卻還步履蹣跚。迎接電動車時代,政府和想要進入或已經進入的使用者們,是時候做好準備並加緊腳步了!

相關閱讀:
郭董想圓電動車大夢,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18個月造一部電動超跑!NEXTEV蔚來汽車是如何辦到的?

除了炫耀「我比你潮」,請給我一個花12萬8買Gogoro的理由

廣告

About G

本名吳居叡,來自台灣,留美碩士。現居新北淡水。現任:汽車改裝品牌Custuning品牌總監。經歷:Jaguar Land Rover Taiwan顧客體驗經理、上海璞銳公關策劃諮詢公司新聞服務經理、瑞典商思康Semcon資深汽車市場/技術信息顧問、美國KleenSpeed電動車系統公司市場/媒體負責人,並曾任職於Auto-online台灣汽車線上情報網、台灣納智捷汽車。為汽車狂熱分子,關注亞洲職場現況。著有:他是玩真的!:「鋼鐵人」伊隆‧馬斯克改變未來的10種能力 (與Vista和Mario Yang合著) My name is G and I am from Taiwan. A MFA (master of fine art) lives in Tamsui, Taiwan. I am the brand director of Costuning, an electric car tuning brand. I was the 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r at Jaguar Land Rover Taiwan from 2016 to 2021. I used to be the Newsletter Manager at Prime-Research. I was also the senior automotive technical consultant at Semcon Informatics- a Swedish product information consulting group, VP of marketing and media at KleenSpeed - a electric vehicle system company in Silicon Valley, marketing intern at Luxgen - Taiwanese car brand, and a editor at Auto-online - a car news website and magazine.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