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董想圓電動車大夢,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g3_40
Photo Credit: 小鵬電動車官網

原文刊載於: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一篇來自今週刊的文章〈這群30幾歲的年輕人 幫郭董圓電動車夢!〉,引發了我對台灣的製造業之王郭台銘將如何踏進電動車產業感到好奇。一直以來,鴻海集團專注於替世界上許多3C產業代工製造。如今全球掀起了一波電動車品牌熱潮,而這股熱潮又以近年來極力發展電動車的中國市場最為興盛。曾以中國為最大製造基地的鴻海集團,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讓我們先來看看中國的電動車市場現況。近幾年來,中國的電動車產業可說是蓬勃發展。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宣布將在上海設廠,傳統大品牌更是早在四、五年前就積極和中國自主品牌合作,如德國戴姆勒集團(DAIMLER)和比亞迪(BYD)合作的電動車品牌騰勢(DENZA)、BMW和華晨合作的電動車品牌之諾ZINORO等。

其餘新創品牌更是猶如雨後春筍般成立,當中較知名且具規模的莫過於蔚來汽車(NIO,原名NEXT EV。相關文章請見:18個月造一部電動超跑!NEXTEV蔚來汽車是如何辦到的?);除此之外,中國和瑞典合作的國能汽車(NEVS),利用原先來自瑞典SAAB汽車的資源,設計、製造並行銷純電動車品牌;另外還有智車優行科技所創立的奇點汽車;阿里巴巴、小米、騰訊、富士康、IDG能源投資集團(鴻準轉投資)的小鵬汽車;再加上有德國老牌車廠ISDERA加持的威馬汽車(WELTMEISTER),皆是這個領域的後起之秀。

其實早從前幾年開始,產業內就一直有消息傳出,鴻海集團會將一部份的重心轉移至電動車製造。而去年底也傳出鴻海已提供上百零件給特斯拉,如今這篇文章,更應證了鴻海想在電動車領域插旗的說法。只不過把富士康「插股」小鵬電動車說成「這群三十幾歲的年輕人 幫郭董圓電動車夢!」個人認為這未免有點硬凹!富士康充其量也只能說是其供應鏈的一環而已,其整車製造目前由汽車大廠海馬汽車代工製造。

要知道就算是特斯拉,在伊隆・馬斯克加入之前,品牌也僅僅是苦撐而已。伊隆・馬斯克加入特斯拉之後,想盡辦法拿到了來自奔馳(MERCEDES BENZ)、豐田(TOYOTA)等大廠的奧援,並取得位在加州矽谷Fremont、前身為豐田和通用(GM)組裝廠的NUMMI工廠以及美國政府的支持,特斯拉才漸成氣候,進而達到今日的成績。

奇點和小鵬等電動車新創品牌,若想依循特斯拉從IT產界進入電動車領域的經驗,除了掌握電動車的核心技術關鍵──能源管理系統外,就是得想方設法將鋰電池模組化並大量生產,剩下的才是車聯網、自動駕駛等項目。拿目前全世界賣得最好的電動車日產NISSAN Leaf來說,日產掌握了鋰電池模組化並可大量生產的技術,才得以在電動車銷量稱霸全世界。而特斯拉Model 3至今交貨大延遲,真正原因正是其電池供應商PANASONIC電池生產線還未完全自動化所致。在無法大量製造的前提下,無論是車聯網還是自動駕駛,都只是概念而已。

目前看來小鵬電動車獲得來自阿里巴巴、小米、騰訊、富士康、IDG能源投資集團的資金注挹縱然是好事,但也別忘了當年遊俠電動車、法拉第未來汽車的「慘烈」犧牲。前者被批為「ppt造車」,後者則是主要投資者──中國樂視網創始人賈躍亭資金周轉不靈,工廠建設停擺,至今未能實現量產。

觀望每個電動車新創品牌,各個都說要實現量產,但真正做到的仍然屈指可數。想玩電動車品牌,先看看那些已經死在沙灘上的前浪們,再掂掂自己的斤兩。造一部概念車甚是簡單,但真正量產化所需的條件又是什麼?連電動車品牌龍頭特斯拉都未能完全克服的電池模組化並大量生產問題,單憑富士康在3C產業的代工經驗真的撐得起來嗎?富士康是不是把造電動車這檔事看得太簡單了?

圓一個電動車大夢?郭董真的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廣告

About G

本名吳居叡,來自台灣,留美碩士。現居新北淡水。現任:汽車改裝品牌Custuning品牌總監。經歷:Jaguar Land Rover Taiwan顧客體驗經理、上海璞銳公關策劃諮詢公司新聞服務經理、瑞典商思康Semcon資深汽車市場/技術信息顧問、美國KleenSpeed電動車系統公司市場/媒體負責人,並曾任職於Auto-online台灣汽車線上情報網、台灣納智捷汽車。為汽車狂熱分子,關注亞洲職場現況。著有:他是玩真的!:「鋼鐵人」伊隆‧馬斯克改變未來的10種能力 (與Vista和Mario Yang合著) My name is G and I am from Taiwan. A MFA (master of fine art) lives in Tamsui, Taiwan. I am the brand director of Costuning, an electric car tuning brand. I was the 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r at Jaguar Land Rover Taiwan from 2016 to 2021. I used to be the Newsletter Manager at Prime-Research. I was also the senior automotive technical consultant at Semcon Informatics- a Swedish product information consulting group, VP of marketing and media at KleenSpeed - a electric vehicle system company in Silicon Valley, marketing intern at Luxgen - Taiwanese car brand, and a editor at Auto-online - a car news website and magazine.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