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年輕人有國際觀,但又對有國際經驗的年輕人說:「你的國際經驗在台灣沒用」

文章刊載於: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taipei-101-828798_640

今年七月,我從上海搬回台灣。

在這期間,許多人問我:「在上海發展得好好的,怎會想要回台灣?」

坦白說,從2008年到美國唸書、工作,2012年到上海發展,這一路下來,我已經有七年多的時間沒有在台灣長期生活過了。這一個決定可以說相當冒險。因為明知道台灣經濟不景氣(其實全球的主要市場,包含歐洲、北美都處在不景氣的情況),還要返台發展?除非你像我腦袋進水,不然回到台灣首要面對的,就是「低薪風暴」。

低薪,到底有多低?和我接觸的獵人頭(高階人力顧問)告訴我:「你在上海的薪資砍一半在台灣都嫌高!」

聽到這樣的描述,如果你是我,眼淚應該都要飆出來了吧。

但天性樂觀的我,還是不相信這個既定的事實,以為能靠自己的能力(而非年紀、資歷)找到一份薪資不和上海差太多的工作(最好還是自己喜歡的產業)。但幾經面試後的結果,我只能說血淋淋的事實就擺在眼前啊!

在上海,你只要年輕又有才華,再加上特殊的國際經驗,你會發現許多的公司、獵人頭會自己找上門。但在台灣呢?不好意思,你年輕又有才華,擁有國際經驗(或中國經驗),許多台灣公司根本無視,甚至還會告訴你:「你離開台灣這麼久了,台灣的市場你應該不熟了吧?」此話一出,基本上就把你直接打回原形。

這是個相當有趣的現象,台灣的許多聲音都告訴年輕人:「要有國際觀,不要只屈就在台灣這個小島。」但是當許多企業在面對這些有國際經驗的年輕人時,卻又告訴我們:「你的國際經驗在台灣無三小路用啦。」所以到底是年輕人走不出台灣,還是產業走不出台灣?

走不出台灣和世界競爭的,不是只有大人口中的「年輕人」,還有我們的企業和產業現況。

現階段台灣的困境是:產業升級緩慢、封閉的市場以及政策再加上人才外流嚴重。正因為無法和世界平起平坐,台灣才會在鄰近的亞洲國家拼命起飛的時候敬陪末座。當然,許多人都明白其中的問題,其中又以政治力消耗經濟力的問題最為嚴重。

這樣說起來,台灣真的一無是處嗎?

不!在台灣生活,是相當舒服的一件事。
9月底我去了趟法國參加親戚的婚禮。雖然這是我第三次到法國旅遊,但是卻是我的第一次法國自助行。說到位處西歐的法國,大家或許都有許多浪漫的想像,但其實浪漫的花都也有它不善解人意的地方,例如沒有手扶梯的捷運系統。

在歐洲許多古老城市,地鐵或捷運基本上都已經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法國首都巴黎當然也不例外。面對這樣古老的城市,你就不要期待有手扶梯這種先進的設備了。而這對於我們這種旅人來說,扛著十幾二十公斤的大行李上上下下,豈不折騰?至於車廂的整潔程度,那更是不提也罷。

台灣的捷運,整潔又方便,明亮的車站和車廂更是世界上許多先進國家望塵莫及。

而上述的情況,僅僅是拿捷運來做比較而已。台灣還有許多地方,是你在國外看都看不到的好,諸如方便、人情味以及治安相對良好。你說,我能不愛這塊我生長的土地嗎?

但是這份美好,卻不包括目前尷尬的狀態:貧富極度不均、職場對於年輕人的不友善以及固步自封的心態和視野。這讓我不禁想問一句:我們還要在這樣的情況下多久?

最後,我還是期待台灣帶給我的是希望。我相信也有許多在國外生活打拼的年輕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自己的家鄉工作。等到回家不再被說成是腦袋進水的那一天,或許就是真正鮭魚返鄉之日。

相關閱讀:

30歲不到要價年薪200萬元!「敢的整碗端」儼然成為中國年輕人的職場文化

「走都來不及了,你怎麼會想回來?」 因為我們散居世界各地,為的就是這一刻的來臨

年輕人別再被恐嚇了!害怕競爭只有只有被邊緣化的份

廣告

About G

本名吳居叡,來自台灣,留美碩士。現居新北淡水。現任:汽車改裝品牌Custuning品牌總監。經歷:Jaguar Land Rover Taiwan顧客體驗經理、上海璞銳公關策劃諮詢公司新聞服務經理、瑞典商思康Semcon資深汽車市場/技術信息顧問、美國KleenSpeed電動車系統公司市場/媒體負責人,並曾任職於Auto-online台灣汽車線上情報網、台灣納智捷汽車。為汽車狂熱分子,關注亞洲職場現況。著有:他是玩真的!:「鋼鐵人」伊隆‧馬斯克改變未來的10種能力 (與Vista和Mario Yang合著) My name is G and I am from Taiwan. A MFA (master of fine art) lives in Tamsui, Taiwan. I am the brand director of Costuning, an electric car tuning brand. I was the 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r at Jaguar Land Rover Taiwan from 2016 to 2021. I used to be the Newsletter Manager at Prime-Research. I was also the senior automotive technical consultant at Semcon Informatics- a Swedish product information consulting group, VP of marketing and media at KleenSpeed - a electric vehicle system company in Silicon Valley, marketing intern at Luxgen - Taiwanese car brand, and a editor at Auto-online - a car news website and magazine.

4 thoughts on “我們要年輕人有國際觀,但又對有國際經驗的年輕人說:「你的國際經驗在台灣沒用」

  1. Ray.看到这样的文章,让我真正知道了一个台湾大的经济环境。诚然我是非常吃惊的,因为依稀记得台湾的GDP数据很高,(几倍于大陆的水准)。台湾的年轻人就业真的和大陆一样,偏于Negative吗?

    • 在上海、廣州、深圳以及北京這些一線城市中,有才華的年輕人,出社會只要幾年的時間,薪水是翻倍在成長的!
      台灣,10以上薪水不漲的大有人在…
      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台灣的市場趨近於成熟,但更大的原因是,台灣的產業升級緩慢,跟不上世界的步調!!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