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AU (Academy Art of University)一個多月的求學生活中,總是忙碌但還是不忘忙裡偷閒,疲勞轟炸一天之後回到宿舍邊吃飯邊看劇是一種心靈的撫慰!
看了友人推薦的<日劇-年齡歧視>不禁將中港台韓近幾年類似的題材連結在一起,然後理出一個脈絡。從幾年前風靡台灣的<敗犬女王>.大陸的<剩女或大齡女子>.韓國在這方面也不遑多讓<愛你的時間>改編自李大仁跟程又青的<我可能不會愛你>,這些劇有個共通的特色,女主角的設定通常是在30~40歲左右的職場女性主管,工作能力很強,單身未婚,長相都不錯。在此體會到社會對男女之間的不平等稱謂了,男生如果具有以上女主角的條件,大家都稱呼他們『黃金單身漢』『鑽石王老五』,女生的話『敗犬』『剩女』『大齡姑娘』……這是什麼狀況……..
好像女生的年紀只要一過了某個階段(目前看來是30歲),周遭的主客觀環境都會默默地改變。從台灣呢是從姊姊變阿姨,韓國呢是從小姐變大嬸,日本呢年齡都會赤裸裸的被拿來當茶餘飯後的話題。彷彿你的存在價值只是非常單一的從年齡去做劃分,年紀越大,貢獻越低!能做的事越少?只能回歸家庭?可是,真的是這樣的嗎?
於是,女性開始前所未有的注重保養與如何凍齡這回事,水準參差不齊的醫美診所也雨後春筍般的爆炸性成長,女為悅己(取悅自己)者容,這本是件天經地義的事,但是,現在看來有點本末倒置了啊!想起以前看韓劇時,姊姊都會說:她鼻子動過刀,她臉型怎麼差這麼多……!倒也顯出一種無奈與敬佩,終日活在別人的目光中,容易失去自我,尤其是對於外表,能逆天到什麼程度呢?
場景從亞洲轉回到美國,美國女性或是在美國生活許久的女生,很容易從他們臉上看到自信與對自己身體的滿意,那種對自己的主控權,反映在表情.穿著.與談吐上,所以啊,我們得把主控權取回來,而不是由年齡.胖瘦.外表……單單就決定一個女生的價值。想辦法把自己的人生活得精彩,那種散發出來的光芒,自然就很吸引人了~像P小姐初來乍到也很擔心年齡與班上的小同學們格格不入會產生溝通障礙,事實上這個想法是多慮了!大家都是學生,學習同樣的一門課,年齡與專業與否有什麼直接關係嗎?正面的心態逐漸調整好,一切都會慢慢地步上軌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