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和台灣的真實差距」太荒謬,看完還真的哭了!

原文刊載於: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三立新聞網

那篇差一點就要被我遺忘的文章,在我看到徐嶔煌的〈打臉國民黨打到崩盤!看年輕世代寫下「四個第一」〉之後,又重新回到我的腦海中。

先說說徐嶔煌這篇文章好了,個人認為這篇文章點出了年輕世代(20-40歲)超脫藍綠的思維模式。對於政治向來冷漠的年輕世代,終於體認到如果不參與政治,那就等著讓別人來主導未來,所以才會有先前的聲援洪仲丘、太陽花等運動。

同時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在這次的選舉中呈現了翻轉的局面,意即傳統媒體的式微和慢速,敵不過猶如病毒式傳播且即時的網路媒體。誰能夠更快的回應網路議題,甚至是重視網路上的意見,並且加以運作和整合,誰就能獲得年輕世代的支持。

文章中也說,這個20-40歲的族群高達650萬人。當這650萬人的權益深深受到了打擊,不得不站出來為自己的未來發聲的時候,那些不重視這個族群的人就真的要倒大楣了。看看這次選舉的結果,以往藍營認為小輸的局面成了大輸,大贏成了小贏,還有人敢說這650萬人的意見他們看不上眼嗎?

同時,這次選舉也說明了一件事,就是許多年輕世代對於現階段政府的不信任。一樣擺脫不掉的22K、油電雙漲薪水不漲、向財團傾斜的政策、居住正義、黑心食品、餿水油等事件,明顯地看出政府儼然無法為人民監督、保障權益。除此之外,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從有能力繳稅的年輕世代剝削。此時的年輕世代,只希望用選票來表達心中的不快。

而那篇在我腦海中的文章又是什麼呢?

幾週前,一位曾一起工作的陸籍同事,在微信上傳來了一篇名為〈大陸和台灣的真實差距,看完哭了!〉的文章。他問我:「這篇文章上面說的都是真的嗎?需要你驗證一下!」

說起這篇文章,我看完之後真的「哭了!」哭的是他寫的台灣好像跟我認得的不太一樣,似乎把台灣描述成了天堂一般。這文章的開頭寫著:

「台灣人民的生活是非常富裕的,人均年收入在3萬美元左右,相當於大陸的15倍。世界90%的筆記本(筆記型電腦),是台灣企業生產的、20%的石油生產被台灣控制。在中國大陸,台灣的旺旺、康師傅、統一等,都是所在行業的領軍企業。」

光看完這一段,我眼淚都要掉下來了,原來台灣人的生活在大陸人心中是這樣的啊!心想這肯定不是台灣人寫的。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很誠實地告訴我的同事,實際上台灣的現況是:年輕人一畢業就面臨到22K議題、無論是車還是房,沒有一樣買得起;年收入3萬美元在台灣已經算是相當高薪,2013年台灣人的年均所得為2.1萬美元;世界上90%的筆記本製造訂單已經都快被大陸搶走;20% 的石油這個我真不知道你是從哪裡聽來的;台灣的旺旺、康師傅、統一等,無不在最近幾次食安風波中箭落馬,甚至有企業負責人面臨牢獄之災!

文章中還提到:

「大學畢業政府發放租房補貼,結婚後購買房子由政府擔保30年免息貸款。結婚後生孩子由政府發放營養補貼和工資,幼兒園到國中的費用,均有政府承擔。中午的免費午餐,一般是三菜一湯,由政府承擔。」

以上所提諸點,為何在我看來,更像是每在選舉前,那些候選人開的支票?那些個畫餅止饑,看起來總是無比的不真實。

個人認為,這篇文章應該是台灣開放陸客來台之後,陸客對於台灣的印象以及自己的「想像」所拼湊而成的。真實性得先打個對折。

當然不容否認的是,裡頭提到了許多有關於台灣的事實,例如「台灣的醫療、文化,都是非常適合人類生活的;很多地方都有排隊現象,台灣人對排隊習以為常。」以上所言倒是和我知道的台灣印象差不多。

但試想若是文中的各項針對年輕人居住、養育等等的政策都已落實,以及那些有關於台灣社會普遍富裕的現象是事實,那怎麼會有這麼多台灣的年輕人,需要走上街頭、需要用選票來告訴目前的執政黨,我們期待改變,期待能有更好的未來?

以往,年輕世代想著:淌政治顧這攤混水,還不如先填飽自己的肚子。這也是我們對於政治總是冷漠以對的緣故。經過了這次九合一選舉,年輕一代已然覺醒並做出了決定,我們用選票表達自己期待改變的理念。過去的政治惡鬥,這些20-40歲的年輕人已經看得夠多拖垮經濟的內耗。選後,台灣很明顯地處在走向未來的十字路口上。

選舉,並不只是一時的勝利。因為真正的挑戰,現在才要開始。當年輕世代表達了我們的訴求之後,接下來也不要忽略我們的執行力。做得不好,下次一樣用選票教訓你!

誠如當選台北市長的柯文哲所言:明天太陽升起的時候,我們開始工作!

或許,那篇微信文章說的是改變後台灣的未來。

相關閱讀:
開玩笑的吧!大學畢業22K哪能負擔得起這種「小確幸」?

我們想帶著創意和夢想回家,但台灣軟體園區還在看房價商機

面臨「世代戰爭」台灣年輕人該怎麼選擇?

廣告

About G

本名吳居叡,來自台灣,留美碩士。現居新北淡水。現任:汽車改裝品牌Custuning品牌總監。經歷:Jaguar Land Rover Taiwan顧客體驗經理、上海璞銳公關策劃諮詢公司新聞服務經理、瑞典商思康Semcon資深汽車市場/技術信息顧問、美國KleenSpeed電動車系統公司市場/媒體負責人,並曾任職於Auto-online台灣汽車線上情報網、台灣納智捷汽車。為汽車狂熱分子,關注亞洲職場現況。著有:他是玩真的!:「鋼鐵人」伊隆‧馬斯克改變未來的10種能力 (與Vista和Mario Yang合著) My name is G and I am from Taiwan. A MFA (master of fine art) lives in Tamsui, Taiwan. I am the brand director of Costuning, an electric car tuning brand. I was the 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r at Jaguar Land Rover Taiwan from 2016 to 2021. I used to be the Newsletter Manager at Prime-Research. I was also the senior automotive technical consultant at Semcon Informatics- a Swedish product information consulting group, VP of marketing and media at KleenSpeed - a electric vehicle system company in Silicon Valley, marketing intern at Luxgen - Taiwanese car brand, and a editor at Auto-online - a car news website and magazine.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