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興趣或堅持專業?30多歲的你,當下的每一個抉擇都是關鍵

文章刊載於: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時間:8月的某個周日下午
地點:上海浦東某飯店大廳酒吧

周日的早晨空閒你都在幹嘛?賴床、和朋友吃頓早午餐、還是獨自一人享受悠閒時光?30多歲的我,選擇了和同樣是30多歲的朋友一同度過,一起談論彼此未來職涯發展。

那天,我到了平常運動的健身房,正當在跑步機上暢汗淋漓的時候,突然手機通訊軟體出現了來自J的訊息:「In town now. Would like to have a chat with you? Consult another offer.」

J是我大學同窗。這傢伙能力挺強,年紀30歲不到就已經在金融保險業界領著破百的年薪。之後轉戰快銷品等產業幹起銷售。兩年前放棄高薪,前往英國攻讀管理碩士,回國後也順利的找到工作。

這天J來找我,手上有兩個來自上海的機會,正躊躇著該如何下決定。然而他想到了我,這個已經在上海打滾了兩年多的大學同學。

「手上這兩個機會看似都不錯,都是跟廣告/行銷產業有關。一個是建立新的市場行銷團隊,另外一個著重新產品的銷售。」J說。

隨後J又大略地跟我說了一下他心中的想法,以及未來的工作有可能要面對的挑戰、預想得到的問題。著重新團隊的職位,除了市場行銷之外,帶領新團隊更是一項不簡單的任務;不過,這個工作上司沒有給出明確的方向,自由發揮的空間很大。另外一個偏重銷售的職位,則是要努力的將公司新產品推銷給客戶,而這項新產品是將原本是類比的電視廣告產品數位化,加上雲端服務後推銷給客戶。

「一個是建立新的團隊,另外一個則是著重在於業務開發。兩相比較之下,這兩個職位同時擁有發展潛力,但卻也有相對的隱憂。」聽完J描述之後,我說。

在我看來,建立新的團隊有較大的揮灑空間看似有趣,可以依照個人風格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團隊,但是在J和我描述的過程中,透露出上司對於公司未來的走向不相當明確;同時過於放任的管理作風,在遇到重要決策或是團隊需要支持的時候,便會出現潛在的危機。

而將傳統的電視廣告加以數位化,並且建立數位化雲端平台,包裝成新產品之後銷售給客戶,這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以我個人而言,我是屬於不看電視的族群,在上海的住所甚至沒有安裝任何有線電視或是數位電視盒。很顯然的這樣的產品對我這種人就已經沒有吸引力了。尤其當新產品面對的是傳統電視台時,顯然就已經是一個萎縮的市場。

當然,聽完我的一席話之後,J本身也說出了他的想法:「我自己在銷售方面的經驗以及能力相較起來是比較豐富的,但是我對於市場行銷有興趣也願意嘗試。」

興趣和專業,如果能加以結合當然是最好,但是僅僅只是興趣但缺乏相當的經驗或專業程度……我是這麼建議J的:「30多歲的我們,當興趣和專業兩者只能擇其一時,或許還是先選擇本身的專業吧。因為我們當下的每一個決定,都跟未來職涯發展息息相關!」

很多朋友在30多歲時都已經在不同領域擔任要職,同時也是公司倚重的對象。或許因為如此,我們常常在面臨抉擇的時候,考慮的因素比起20多歲時的我們更多也更廣。30多歲的我們,也許已經成家立業,也許家裡多了一個新成員,也許正在面對轉換跑道的問題。在這個當下,30多歲的我們,每一個抉擇都是關鍵。是要重新開始?還是在專精的領域更上層樓?30多歲的你,是否也經常面對這樣的兩難抉擇?

當天,我並沒有幫J做任何決定,僅僅是站在一個老友的角度替他分析利弊,決定權在他自己。然而當天的談話,讓我們兩個都對自己有了一份新的體悟。

後記:
就在寫這篇文的同時,J從另外一頭傳來了訊息。幾經考慮後,他接下了那個有關銷售的職位,在簽完勞動合同之後也準備動身來到上海,展開30多歲之後的另一番職涯體驗。

 

相關閱讀:

開玩笑的吧!大學畢業22K哪能負擔得起這種「小確幸」?

還有哪些千奇百怪的離職藉口?拜託請誠懇面對自己和主管,讓我們好聚好散

人生的申論題:重點不在於你做的決定對或錯,而是做與不做

廣告

About G

本名吳居叡,來自台灣,留美碩士。現居新北淡水。現任:汽車改裝品牌Custuning品牌總監。經歷:Jaguar Land Rover Taiwan顧客體驗經理、上海璞銳公關策劃諮詢公司新聞服務經理、瑞典商思康Semcon資深汽車市場/技術信息顧問、美國KleenSpeed電動車系統公司市場/媒體負責人,並曾任職於Auto-online台灣汽車線上情報網、台灣納智捷汽車。為汽車狂熱分子,關注亞洲職場現況。著有:他是玩真的!:「鋼鐵人」伊隆‧馬斯克改變未來的10種能力 (與Vista和Mario Yang合著) My name is G and I am from Taiwan. A MFA (master of fine art) lives in Tamsui, Taiwan. I am the brand director of Costuning, an electric car tuning brand. I was the 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r at Jaguar Land Rover Taiwan from 2016 to 2021. I used to be the Newsletter Manager at Prime-Research. I was also the senior automotive technical consultant at Semcon Informatics- a Swedish product information consulting group, VP of marketing and media at KleenSpeed - a electric vehicle system company in Silicon Valley, marketing intern at Luxgen - Taiwanese car brand, and a editor at Auto-online - a car news website and magazine.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