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那部鬧得沸沸揚揚的疑似連勝文競選「小確幸」微電影,最近成了大家熱烈討論的話題。不到2分鐘的影片描述了年輕女子在大台北地區的一日生活。只是這樣的縮影,真的是那些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負擔得起的生活嗎? 我說製作這部影片的人或許是立意良好,打算把台北塑造成一個適合生活的慢活城市。尤其是那張不離手的悠遊卡(影片最後說了這是「勝文」的努力,雖然連勝文競選團隊已經否認影片出自他們之手),只要一卡在手,大台北地區便利生活便掌握在手中。 那為什麼這部影片會遭受大家的吐槽且不以為然? 將時間拉回到一年多以前,一篇在商業周刊上曾引起廣泛討論的文章:22K吃不起的三寶飯 。文章中提到一個勤奮工作的年輕人,領著23K(比22K好一點點),中午用餐時間站在燒臘店門口,卻因為要省錢,只能買一碗貢丸米粉湯……當然這樣的故事也吸引了新聞談話節目的眼珠,同時也引起了許多話題。 先不論「小確幸」影片的真偽,兩部影片相比較之下,一個好似強調自己過去的努力並且為了此次台北市長競選而拍攝的「微電影」;另一個則是發生在你我身邊,連「小確幸」都負擔不起的真實人生。 這也難怪那部「小確幸微電影」會被大家吐槽了。我忍不住想問一句:「如果這影片是真的,這競選團隊到底是什麼背景?難道在做出這樣的影片之前都不需要先做做實際的市場調查嗎?你要不要看看現在年輕人領的是什麼水平的薪資?」 根據主計處資料,2013年全年經常性薪資平均為3萬7716元,為歷年最高,較2012年增加0.99%,非經常性薪資(含年終(節)獎金、績效獎金、員工紅利及加班費等)為8249元,則較2012年減少3.43%。 台灣話「吃米不知米價!」以這樣的薪資水平,90元的三寶飯都負擔不起,可以負擔一天110元的早餐嗎?在我的眼中,「小確幸已死」,對許多社會新鮮人來說,影片中只是不切實際的虛幻。 說了這麼多,不提一點有建設性的意見好似說不過去。那麼就提供在下幾點拙見,Let’s think outside of the box and be a bit more realistic. 一、有關城市建設以及發展,請多聽聽市民的聲音。每每候選人的政見發表,到最後往往成為各個候選人各自的高談闊論,缺乏現實的考量並且不著邊際。這樣「無三小路用」的政見發表,反正講再多都是實現不了,有不如沒有來得好。與其如此,各候選人如能敞開心胸,聽聽市民們對這座城市的期望,比起無所謂的高談闊論應該有用許多。 二、少些和財團的利益勾結,多聽聽中小企業的聲音。正所謂「拿人手短、吃人嘴軟」,這我想不需要我多說,有眼睛、有腦袋的人都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 三、每個城市都有各自的美,不要因為政黨利益而犧牲這得來不易的美麗。每座城市都有各自的故事,同時也有獨樹一格的景觀。老的東西不見得就不好,為了政黨(或是財團)的一己之私而犧牲了這樣的美麗,我相信只會讓這座城市的居民感到傷心。 最後,建議不單單是競選團隊,連著各個候選人都應該來體驗一下如美國議員體驗最低週薪生活,這樣有意義的活動,真正的體驗一下什麼是現實,不要只是活在象牙塔,看不清現實環境。 (推薦閱讀:嘿,你想看「台北市市長候選人版的黃金傳說」嗎?) 這比較接近真實人生: 相關閱讀: 我們想帶著創意和夢想回家,但台灣軟體園區還在看房價商機 面臨「世代戰爭」台灣年輕人該怎麼選擇? 想要成為最好,就得承擔最痛:拒當台勞,成為全球菁英的6大關鍵能力 Photo Credit: Jessie.yang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