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CC BY SA 2.0
前些天接到父親從台灣的來電,說到:「家附近的軟體園區已經開始招商,要不要考慮回台灣發展?」
從2008年離開台灣,我已有6年沒有回台灣長住過。我的職業生涯大部份時間都是在美國以及上海。然而回家這個念頭,還是會時不時地湧上心頭。
關於回台灣發展這個選項,也是在外工作多年的我,一直思考的問題。什麼時候,台灣能重視以創新為基礎,不再只是著重於代工以及傳統製造產業,可以為年輕的一代提供一個願景,一個讓我們實現夢想的環境。
曾在矽谷工作,我也曾見識、感受到源源不絕的活力,縱使是最艱難的2008、2009年,新創公司還是不斷的產生。許多人拿著自己的idea以及business plan不斷地兜售,在一次又一次的presentation當中,尋求天使基金的投入。雖然新創公司當中,成功的機率僅僅是20~30%,但還是不乏前仆後繼的實業家,爭相投入尋找機會。而且這些新創產業的實業家們,許多都是在才華洋溢的年輕人。
還記得馬雲在2010年時參加「中國綠色公司年會」的演講中提到:「 假如七八十歲的人還在創新,我們問題就大了,他們不相信年輕人比他們更會創新,其實他們應該是盡全力去努力幫助年輕人去創新,建個平台扶持他們創新、幫助他們創新。」
當我打開台中軟體園區的官方網站時,看到了許多企業已經進駐的新聞。不過在這當中還是以台中當地知名的企業為主。至此,還未看到新創產業的加入。
或許已經有新創產業的進駐而我沒發現,再不然也可能是網站上沒有將其列出。更進一步來說,當政府有這樣的作為以及意願幫助新創產業的立意良好,如果能再引入風險投資基金,並且提供更多的輔導,加大誘因讓年輕人貢獻自己的創意點子,甚至是吸引國外廠商的進駐,相信這樣一個軟體園區會充滿活力。
另一方面, 雖說上個世代的人應該放手讓年輕人搞創意,但是也無需擔心英雄無用武之地。年輕人缺乏的是經驗以及營運概念,這個部分恰巧是已經在產業打滾已久的老一輩的專長。當然,年輕的一代缺乏的還有「口袋的深度」,這些都是上一個世代所擁有的資源,為何不能如馬雲所說:盡全力去努力幫助年輕人去創新,建個平台扶持他們創新、幫助他們創新?
說到玩轉創意,當我們的政客口口聲聲說要發展科技、人文,那麼請先看看對手國是怎麼玩他們的科技人文吧:
當人家的創意是這樣被玩出來的時候,我們的媒體竟然還在報導軟體園區附近的房價看漲等新聞,著實讓我哭笑不得。
請不要把年輕的一代越推越遠!我們所擁有的可能是無限的創意點子,可能是老一代沒有的衝勁和滿滿的夢想。或許年輕一代沒有足夠的經驗、也或許我們沒有很深的口袋,是不是能夠創建一個讓我們和國際一較高下的平台?讓那些在外打拼的年輕人才,有一個回家的理由。
相關閱讀:
別回來了,這不只是一座鬼島,還是勞工的地獄,夢想的墳場…
讚讚
畢竟還是家,總是希望”家“能有一天變好…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