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 Photo Credit: Wikipedia
2013 年,索尼CEO平井一夫,成功帶領索尼從連續五年巨額虧損的慘況到今日的轉虧為盈。而福特的CEO艾倫.穆拉利(Alan Mulally),則是帶領福特成功地挺過金融海嘯,在歐洲、亞洲以及美洲等地繳出漂亮成績單的一年,讓福特成為三大巨頭當中首先獲利的車廠。這兩家企業 都具有相同的特質——出色的領導人以及資源整合策略。
說到這邊,就不得不提到兩個產業龍頭起死回生的經營策略:索尼有「One Sony」策略,福特也有「One Ford」策略。
- 平井一夫/Photo Credit: cellanr CC BY SA 2.0
平井一夫的「One Sony」策略
索 尼CEO平井一夫的「One Sony」策略,成功地整合集團內部資源,並且發揮了最有效地運用。原本擔任遊戲機部門總經理的平井一夫,沒有因為自己出身遊戲部門而獨厚遊戲,反而是將 遊戲整合到集團的手機裡,推出了Xperia Play手機。而在擔任集團CEO之後的平井一夫,充分地瞭解到手機成為數位科技主戰場的趨勢,整合集團跨部門資源,徹底執行「One Sony」策略。
這樣的策略不僅讓原本分崩離析的各個部門有了共同的目標,更重要的是,索尼也充分地掌握了關鍵技術,將原本自身的優勢加以發揮。同時走出自己的路,索尼找到了品牌核心和屬於自己的設計語彙,不盲目地跟隨潮流。
- Alan Mulally/Photo Credit: Wikipedia
艾倫.穆拉利的「One Ford」策略
不約而同,福特汽車在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同樣遭逢巨變,若不是現任的CEO艾倫.穆拉利,福特可能也和克萊斯勒(Chrysler)或通用(GM)一樣,不得不接受美國政府的援助貸款。
2006 年,艾倫.穆拉利離開自1969年起開始任職的波音(Boeing)公司轉投福特懷抱。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賣掉原先福特集團的高級車品牌群:阿斯頓. 馬丁(Aston Martin)、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以及沃爾沃(Volvo),將過於複雜的品牌簡化,著重在發展福特品牌。而車型也從2006年的97個下降至目前的40個左右。
而艾倫.穆拉利著名的「One Ford」策略,就是整合福特全球資源,推出適合全球各個市場的車款。資源整合的結果,就是讓福特可以運用相同平台製造更多的車型。這解決了過往車型過多、資源分散導致成本提高的問題。
另 外,加強了對於中國大陸市場的重視,是福特另一個成功的原因。2013年,福特在中國的銷售成績同比(year-on-year)大幅成長了49%,90 萬部的銷量也首次超越豐田(Toyota)以及本田(Honda)。這得歸功於福特提高了品牌辨識度,家族中主力車款都用上了相同的設計語彙,外形設計抓 住了市場的脈動。同時加強和中國大陸車廠的合作,提高在中國大陸生產的車型。2013年對福特來說,可說是繳出了漂亮的成績單。
- Ford World Headquarters in Dearborn, Michigan, USA, known as the Glass House./Photo Credit: Wikipedia
比較索尼和福特,用上的同樣是整合資源、設計語彙。而執行力超強的CEO,拋開過往包袱,拯救集團免於巨額虧損,甚至是轉虧為盈。靠的不是別的,正是洞悉市場趨勢的能力和無比的專注。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