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出處: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 Photo Credit: ghisland.com
前幾天和一個朋友在上海相聚,言談中聊到她和我一樣,20多歲便到過許多國家旅行,但是真正融入當地生活,卻是在美國、日本念書工作的那幾年。
當晚我們的話題聊到日本「失落的20年」,2007年我到日本旅行的時候,我並沒有真正的感受到那股所謂「失落的20年」氣氛。
在 我的印象中,日本是一個亞洲經濟大國。舉凡汽車、電子、金融等行業,在亞洲都是數一數二。同時它也是亞洲第一個進入已開發行列的國家。2007年之前,我 已經到過日本3次,最北去過北海道,最南也到過琉球。只不過這一切,都僅僅是從前的課本知識和旅遊所帶給我的「日本印象」。
但我不能說這樣的「日本印象」能真正的體現當地人們的生活樣貌。 對於這點,我和她抱持著相同的態度。
而 我這位在日本念過書的朋友,卻深深的感受到了當時日本封閉和失落的氣氛。看著街上許多人提著公事包,但卻不見得真的有工作;許多年輕人不結婚或是過著「頂 客」的生活,使得整體生育率下降,高齡化社會成為隱憂;本土企業過於僵化的制度,讓整個社會階層不易流動;當然還要加上泡沫經濟所帶來的後續效應。她觀察 到的這些現象,都是我去日本旅遊時,所感受不到的氛圍。
2008年,我到了美國,正好趕上金融海嘯,次貸風暴讓當時的美國可說是陷入愁雲慘 霧。原本叱吒風雲的汽車三巨頭不得不想盡辦法開源節流,除了向國會討援以外,更多時候是壯士斷腕,裁撤或賣出旗下品牌;許多活躍於職場的人重新回到了學 校,除了學習以外也是儲存能量;而汽車業的巨變也就是在此時,中國大陸正式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
雖然有著金融風暴的衝擊,但 是在我生活的舊金山並未因此而減稅於民,消費稅一路從8.5%漲到了9.5%,公車票價從1.5塊漲到了2塊美金,油價更是來到了每加侖接近5塊美金的水 準。但是薪水呢?零售業捨不得雇用全職員工,因為全職員工意味著公司得要幫員工繳納高額的保險,許多人做著part-time的工作,被苛扣的工時讓他們 有時連繳房租都變得很辛苦。若不是在當地生活,我必定感受不到金融海嘯所帶來的衝擊!
2012年我來到上海,看到這邊許多來自全世界的年輕人,他們有的來當交換學生,有的離開家鄉來到中國大陸工作。來到這邊,他們學中文、學著融入上海的生活步調。
「正因為如此,我看到了不同於自己家鄉的另一個城市樣貌,當然也學著用不一樣的觀點來看這個世界。」我來自巴哈馬群島的同事這麼對我說。
如 果你還年輕,無論是打工度假抑或是交換學生,乃至於接受公司派遣到國外,都是一個拓展自己視野的機會。想想Steve Jobs,不也在大學時期到印度來了趟尋訪靈性之旅?旅行絕對可以帶給我們在心靈上的豐富,但若想獲得不同的體驗和視野,同時經濟上也許可,不妨試著到世 界的另一端生活吧。
相關閱讀:
全球化 連古老的劍橋也擋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