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出處: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
自動駕駛系統若上路 最大的危險是?
Photo Credit: The SARTRE project
1985年,電影《回到未來》第一集上映。2010年美國還舉辦了25周年的紀念重映。當時在第二集中可以飛天的時光機器,尚未在20多年後的今時今日成真;甚至當時電影中博士從垃圾桶當中撿起的垃圾燃料也並未普及,人們仍大量依賴石化燃料作為汽車動力來源。
雖然汽車科技沒追上20多年前的科幻片,倒也非一事無成。Google成功地在2010年推出以Toyota Prius混合動力車改裝的無人駕駛探測車,並且在2012年於美國內華達州、加州等地取得合法上路的資格,而加州機動車管理部(DMV)預計將在2015年前,制定相關法條並頒發無人車牌照。
當然Google的野心不僅僅是推行「無人探測車」,這家來自加州矽谷山景城(Mountain View)的公司似乎有意將其無人駕駛系統計劃作延伸,預計推行「無人計程車」計劃。因為Google認為其無人駕駛系統比真人駕駛還要安全,畢竟電腦不會闖紅燈。目標是根據Google的無人計程車計劃成立計程車公司,當使用者需要計程車時,公司系統便會派出無人駕駛的計程車到叫車點,並搭載乘客至目的地。
不讓Google專美於前,被稱為現實版鋼鐵人的Elon Musk又有什麼驚人之舉?就在9/17號,將「Tesla Model S」引進中國大陸之後, 與Google同樣來自矽谷的Tesla正在招聘「高級輔助駕駛系統控制工程師」,以協助其開發無人駕駛汽車。Tesla所招聘的工程師必須具有5年以上的高級輔助駕駛系統開發經驗。這邊提到的高級輔助駕駛系統,是現今已經可以在高級車上看到的自動停車輔助、車道偏移輔助以及自動剎車輔助等。
- Photo Credit: The SARTRE project
「無人駕駛系統」,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由字面上來看,就是無需人在方向盤後控制方向、油門(電動車稱之為電門),汽車能夠就攝影機以及感應器,傳輸數據到汽車控制單元,進而運算來決定行駛的速度和方向。如同電影《關鍵報告》(Minority Report)以及《機械公敵》(I, Robot)裡頭的汽車一般,駕駛人可以選擇自駕或者由電腦接管駕駛。
聽起來超現實?但根據Google的計劃,項目工程師Sebastian Thrun認為無人駕駛計程車將在5年內實行!
如果覺得這樣的科技言之過早,那就來看看Volvo的「路隊長計劃」(Safe Road Trains for the Environment, The SARTRE project)。
曾經享有多項世界汽車安全裝置發明的Volvo汽車,以目前自身擁有的汽車安全技術為基礎,發展「環境安全道路列車計劃」(SARTRE)。從2009年計劃啓動開始,這項計劃已經進行了數萬公里的測試,並且已在實際道路完成200公里的運行。
「路隊長計劃」是由雷達、攝影機以及雷射偵測技術,讓路上的汽車跟隨最前方的專業駕駛者(通常為大型貨卡或是大客車駕駛),帶領後方相同路徑的車輛,以類似列車的方式行駛於高速公路上,如此便可降低事故發生以及擁塞的機率。
而這項技術也包含了無線通訊系統,讓車列中的車輛和最前方的前導車進行溝通,進而達到相同路徑、相同速度,更可統一控制剎車、加速。車列中的駕駛人完全不需要自行控制車輛。
不過瑞典人似乎不若美國人般樂觀,根據計劃主持人Linda Wahlstrom的說法,雖然成功的路試將計劃帶入至下一階段,但距離真正實行,至少還有10年的時間。
套一句Nokia的廣告台詞:「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上述無論是Google的「無人計程車」計劃、Tesla的「無人駕駛系統」,還是Volvo的「路隊長計劃」,都得在「用路人遵守交通規則」的原則之下才得以實行。畢竟就連Google號稱「零事故」無人駕駛計劃,最終還是敗在不保持安全車距的駕駛人手裡。
這是電動車之後的再一次汽車革命,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閱讀:
Tesla電動車想進中國市場 先乖乖交「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