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蓋好一層樓 建築大師作品在我眼前成型

原文出處: 關鍵評論網

th_65d1300db123ce22f6e2569fb36764f8_01672_cr_n7792085Photo Credit: Zaha-Hadid.com

「中國速度」,被用來形容中國大陸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驚人速度。

究竟中國速度有多快?讓我這麼形容吧。2011年當我第一次來到中國大陸做商務旅行,那時候的合作對象告訴我們一行人,明年此時他們的總部大樓即將完工啓用。當下我看了看對方所指的方向,是一片空地,什麼都沒有!隔年,當一行人再度來到對方的廠區,我們被請到已經完成啓用的十層樓總部大樓內的接待會所用餐。

「大約是一個月一層樓。」這是我從對方口中聽到並且親眼證實的速度。對方市場副總告訴我,南方廣東深圳的速度更快,大約一星期就可以完成一層樓。當然,我對這樣的說辭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畢竟不是親眼所見。

2012年8月,我進到現在的公司工作,當時在辦公室內放眼望去,還隱約可以看見數個路口外的蘇州河。不過「好景不常」,公司對面的空地就在大家不注意的情況下動工了!接下來一層、兩層、三層…… 就這麼一直往上蓋。直到最近,封頂了!一座十二層樓的半成品建築聳立在我眼前。

IMG_1500圖片由作者提供

幾個禮拜以前,我和同事一起在公司的靠窗休息區用餐,面對的想當然爾就是遮住蘇州河景觀的那棟建築。就在用餐的同時,我的同事淡淡地說了一句:「這對面的建築是個國際知名建築設計師的作品。」

我順口回了一句:「是嗎,誰啊?」

「Zaha Hadid」

當下聽到這名號的我瞪大了眼睛,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我前往美國之前就已經耳聞這位女建築師的名聲。然而更讓我懊惱的是,這棟樓在我面前就這樣建了快一年,看著它特殊的造型,我卻沒有發覺這它是出自這位伊拉克裔、現居英國,第一位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的女建築師之手。

從2002年開始,Zaha Hadid就已經在中國大陸「插旗」。廣州大劇院、北京的望京SOHO(又稱銀峰SOHO)、北京銀河SOHO,乃至於香港理工大學的Innovation Tower設計大樓都是她的作品。

如今,我正在見證建築大師另一個宏偉的作品——上海虹橋Sky SOHO。

「中國速度」已經是亞洲乃至於世界無法拒絕的一股潮流。它就像20多年前的台灣經濟奇蹟一樣,只是規模更大、速度更快,以一種沛然莫之能禦的勢態吸引著全世界。Zaha Hadid登陸中國、Tesla登陸中國,許多大大小小的外國企業,都來到了中國。對這些企業而言,中國大陸代表的是廣大的市場以及無限的商機,就像一塊空白的大畫布,等著你來塗鴉上色。

幾個月前,我搭乘上海的地鐵,車廂中遇到了幾個人高馬大的外國青年。他們互相用著英文交談,我從口音得知這幾位青年來自美國,於是和他們攀談起來。從言談當中得知,這幾個美國人都還是學生,而他們來中國大陸學習法律。

法律?你開玩笑的吧!這邊是個人治的社會,哪裡有法律可言?或許上述這段話是你我心中的註解,但是如果連美國年輕人都到中國來學習法律,那麼背後所代表的意義,絕不僅僅是「學習」而已。正因為中國特殊的社經背景,搞懂它的法律如何運作,當外企進入中國之後,就可以免除因為對當地法條的不熟悉,導致錯誤的決策所耗費的額外成本。

現階段中國大陸的人文素養尚不及歐美,甚至是台灣。這讓我想到了前幾季的美國電視劇《廣告狂人》(Mad Men),當時的紐約就如同現在的中國一線城市,一棟接著一棟的摩天大樓拔地而起,但是人們亂丟垃圾以及髒亂的街景,卻令人不敢恭維。話雖如此,當時的紐約依然吸引著無數來自歐洲的資金搶進…… 此情此景不正是現今的上海?

上述這群年輕學生,正用他們自己的方法,來迎頭趕上「中國速度」。在他們眼中,我似乎看到了些許興奮之情,那是對未知的一種期待。

少一點設限,多一點冒險。或許台灣的年輕人正需要這一股熱情、需要這樣的力量。

相關閱讀:
想要更國際化的工作? 試試LinkedIn吧!

在上海 發現來自北歐的跨國企業文化

從台灣到舊金山 再從矽谷到上海

廣告

About G

本名吳居叡,來自台灣,留美碩士。現居新北淡水。現任:汽車改裝品牌Custuning品牌總監。經歷:Jaguar Land Rover Taiwan顧客體驗經理、上海璞銳公關策劃諮詢公司新聞服務經理、瑞典商思康Semcon資深汽車市場/技術信息顧問、美國KleenSpeed電動車系統公司市場/媒體負責人,並曾任職於Auto-online台灣汽車線上情報網、台灣納智捷汽車。為汽車狂熱分子,關注亞洲職場現況。著有:他是玩真的!:「鋼鐵人」伊隆‧馬斯克改變未來的10種能力 (與Vista和Mario Yang合著) My name is G and I am from Taiwan. A MFA (master of fine art) lives in Tamsui, Taiwan. I am the brand director of Costuning, an electric car tuning brand. I was the 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r at Jaguar Land Rover Taiwan from 2016 to 2021. I used to be the Newsletter Manager at Prime-Research. I was also the senior automotive technical consultant at Semcon Informatics- a Swedish product information consulting group, VP of marketing and media at KleenSpeed - a electric vehicle system company in Silicon Valley, marketing intern at Luxgen - Taiwanese car brand, and a editor at Auto-online - a car news website and magazine.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