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試駕 】MITSUBISHI i-MiEV電動車雨中激試

平價電動車進軍北美

這幾年旅居美國的筆者,眼見世界二十世紀美國這個第一大車市發生了許多前所未有的變化。老調重彈的三大車壇巨頭崩解咱就略過別說了,光是綠能車款以及小車開始在北美發酵,就已經是讓許多人感到不可思議。難道美國人真的放棄追求大馬力大排氣量的肌肉車?光看FORD F-150常據銷售排行首位就知道肌肉車在美國還是有其市場。不過住在大城市的人越來越具有環保意識,也使得像SMART以及FIAT 500這一類型都會小車逐漸攻佔了城市人的心。當然在這波綠能產業興起的潮流下,電動車一直都是很夯的話題,繼NISSAN Leaf之後,MITSUBISHI也打算在2011年底推出旗下i-MiEV,AOL為您試駕這即將在北美上市的平價電動車。

未來於北美上市的車型長這樣。

兩萬元低價入市 積極搶攻電動車

以i電動車底盤為基礎而研發的電動車i-MiEV,在北美的上市計畫不如NISSAN Leaf來得高調,除了預算受限之外,車價不到三萬美金(聯邦政府補助後)的MITSUBISHI i-MiEV鎖定的客層以和Leaf有明顯的區隔,瞄準都會型買家的首部用車,在高油價時代企圖闖出一片天。

加油禁止!

此為快速充電插槽,提供Level 3的快速充電功能。

和日本以及歐洲比較起來,北美的環保意識確實不若上述兩個地區,更何況向來開慣大馬力、大排氣量的北美民眾,要在一時之間改變其駕駛習慣以及對於電動車的看法,想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MITSUBISHI深知這一點,因此在北美採用的銷售策略屬於“願者上鉤“型,不僅沒有如Leaf般的加強火力推出一系列的廣告,反而將i-MiEV送至展示間,供有興趣購買電動車的民眾試乘,透過此手法,減低不必要的行銷成本,同時達到教育未來電動車買家的效果。

歐規、美規大不同

雖然此次試駕的地點為美國北加州,不過當地公關提供的車型是屬於i-MiEV歐規車型,在內裝方面由於歐洲習慣於較為簡單的內裝配備,因此一切從簡的裝備和未來即將在北美上市的車型有相當大的落差。除此之外,外型配上北美特有的大型保險桿,在車寬方面也增加六英吋,以符合北美民眾較為壯碩的身材以及當地特有的安全法規。在應付北美某些地區寒冷的氣候,i-MiEV也提供寒帶地區選配電池加溫系統。

看來討喜的車尾造型,i-MiEV看來就不像一部“普通車”。

不同於歐、日規車型,美規車型的i-MiEV,長、寬、高分別為:3678mm x 1585mm x 1615mm,車重為1177公斤,屬於都會型電動車。其所使用的電動馬達輸出為49kW(66匹馬力),扭力為145lb-ft。裝載了88個總計約330V鋰電池組,電池儲存峰值為16kWh,每充飽一次電可行駛約80英里。當然大夥最關心的充電時間方面,i-MiEV在利用110V電壓充電需時14小時,Level 2 220V則需7個小時,Level 3快速充電只需30分鐘即可完成80%的充電(基本ES車型無此配備,僅SE車型提供選配)。

i-MiEV頗具水準的運動特性。超小的迴旋半徑適合都會區使用。

超小迴旋半徑 輕巧的都會電動車

大有文章的是車尾:掀開底板便可看見電動馬達以及控制諸元。

MITSUBISHI i-MiEV的定位非常明確,屬於都會用輕型電動車,雖然極速可達80mph,不過由於輪胎僅有前145/65 R15、後175/60 R15的設定,在高速穩定性上顯得捉襟見肘。然而加速性上有別於一般汽油車,維持電動車啓動即扭力全開的特性,輕快無聲的飛馳讓人有種加速凌厲的錯覺。拜車重僅1177公斤所賜,66匹的馬力雖然不算大,但運動性能卻可以和NISSAN Leaf相匹敵。

在雨中試駕的經驗以往不是沒有過,但此次試駕對手為電動車,筆者倒還是頭一遭。i-MiEV在雨中的表現不賴,除了因輪胎規格略窄、車身較高,在山路上給與駕駛者的信心並不是挺高之外,筆者對其都會用車的設定,超小的迴旋半逕給與高評價,試想在兩線道的山路當中可以直接完成迴轉動作,我想光是這一點,MITSUBISHI i-MiEV比起Leaf,在都會電動車的頭銜上更顯稱職。

車頭引擎蓋:極小的機械空間。

夠用的動力 夠用的空間

和一般掀背車相仿的置物空間,後座椅可以5/5分離,以求最大載物空間。

面對幅員遼闊的北美,電動車效應能否在此發酵?我想對於住在大城市的人們,電動車是相當好的每日通勤交通工具。對於中西部的鄉村城市,就還是交給柴油Pick-up Truck吧!以市區的用車環境而言i-MiEV的49kW馬達就足以應付,偶爾上高速公路也不成問題。i-MiEV具備了三種不同得駕駛模式:D模式唯一般正常模式,提供最大的動力輸出;Eco模式顧名思義就是節能模式,以求最大續航力;B模式便是提供更大的電池回充作用,其動力輸出和D模式相同。

由於平整的電池可以直接裝載於底盤,加上馬達位於後軸,i-MiEV有著2550mm的軸距,在乘用空間上可以容許四名成人以舒適的姿勢乘坐。雖然在不及Leaf寬敞,不過未來美規版上市時,相信能提供較佳的乘用空間。

乘用空間尚可,坐進兩名身高170公分的成人還算舒適。未來北美版會以較長、較寬的車型面市。

節能!絕佳的每日通勤工具

早在2009年就已經在日本上市的i-MiEV,直至2011年才登陸美國。會有此等考量,是因為習慣了大車文化的北美一時之間還不太能接受動力和續航力都較弱的電動車。不過隨著油價的上揚以及高漲的環保意識,在西岸的大城市如舊金山灣區、矽谷聖荷西等都已經可以見到電動車的蹤跡。 

歐規版就是不一樣,內裝配備一切從簡。美規版看來高尚多了!

電動車節能的優點以及擅於應付市區用車走走停停的特性,種種的優勢讓它利於每日通勤。而美國政府和民間廠商也積極於城市中的建設充電站,各大城市也競相成為綠能城市。反觀台灣,身為科技島的我們,在電動車的發展上似乎還不若美國這樣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然而在截稿前,筆者也聽聞了i-MiEV和台灣高鐵簽約示範運行計畫,成為新竹高鐵站接駁車。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看到電動車奔馳於台灣的道路上。

MITSUBISHI i-MiEV,登陸北美!

真的是窄的前輪,提醒我們節能所要付出的代價

廣告

About G

本名吳居叡,來自台灣,留美碩士。現居新北淡水。現任:汽車改裝品牌Custuning品牌總監。經歷:Jaguar Land Rover Taiwan顧客體驗經理、上海璞銳公關策劃諮詢公司新聞服務經理、瑞典商思康Semcon資深汽車市場/技術信息顧問、美國KleenSpeed電動車系統公司市場/媒體負責人,並曾任職於Auto-online台灣汽車線上情報網、台灣納智捷汽車。為汽車狂熱分子,關注亞洲職場現況。著有:他是玩真的!:「鋼鐵人」伊隆‧馬斯克改變未來的10種能力 (與Vista和Mario Yang合著) My name is G and I am from Taiwan. A MFA (master of fine art) lives in Tamsui, Taiwan. I am the brand director of Costuning, an electric car tuning brand. I was the 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r at Jaguar Land Rover Taiwan from 2016 to 2021. I used to be the Newsletter Manager at Prime-Research. I was also the senior automotive technical consultant at Semcon Informatics- a Swedish product information consulting group, VP of marketing and media at KleenSpeed - a electric vehicle system company in Silicon Valley, marketing intern at Luxgen - Taiwanese car brand, and a editor at Auto-online - a car news website and magazine.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